地区版
首页>文化>正文>

从基督教入华历史看西方对中国社会的贡献 ——读《中国基督教史纲》

书  名:《中国基督教史纲》

作  者:王治心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年

一、全书概述

王树声(1881-1968),字治心,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前清曾考入庠生。曾任东吴第三中学、华英学校、上海裨文女学、惠中女学等学校的国文教员。1913至1918年间任基督教刊物《光华报》编辑。1921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国文和中国哲学教授,编辑《神学志》。1926至1928年间任中华基督教文社主任编辑。1928年起出任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文系主任兼党义教授。1934年后应刘湛恩校长之请出任沪江大学国文系主任。1948年从沪江大学退休后回金陵神学院教授国文和教会史,主编《金陵神学志》。著有《中国历史上的上帝观》、《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等,为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有较大影响的、多产的著述家之一。

《中国基督教史纲》是王治心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应全国青年协会编辑部主任吴耀宗的邀请,在暑假两个多月里完成的著作。该书1940年由青年协会书籍出版,共分22章,25万字,成为第一部汉语中国基督教通史著作,在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本书的目的在于探讨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基督教要义与中国固有的宗教习惯,是融合的还是冲突的?第二,基督教输入后,其经过的情形在中国的文化上发生了什么影响?第三,过去基督教的发展与所引起的变动,究竟有功还是有过?第四,基督教在中国所经营的事业与工作,与新中国的建设究竟有什么关系?

作者从中国古代多神崇拜的传统说起,引发出对基督教教义与中国宗教思想融合的可能性的思考。介绍了基督教在中国传入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唐朝的景教、元朝的也里克温教、明代的基督教输入、近代的更正教的传布以及民国以来基督教的发展。同时说明了基督教在中国传入所碰到的难题,遭遇的几次重大教难,其中有1616年的南京教案、1659年的钦天监教案、1900年的庚子教难和1922年的非教同盟运动。作者着重强调基督教在传教事业之外,对于古老中国的巨大贡献。

二、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作者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宗教的国家,不仅有土生土长的儒教和道教,也有外来传入并与甚至被中国化的佛教。既然他们能够生存并发展,基督教也必然能在中国生存下来。

无论是哪一种宗教,所有的宗教无疑是叫人为善向上。虽然它们有不同的背景和历程,所提倡的观点却都有几分相似,这些观点也涵盖最基本的人性价值,这或许也是宗教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中都能茁壮生长的原因。基督教的一神崇拜与中国传统的敬天观念相融合;基督教中的教导注重爱,与儒家仁爱的思想相通。作者进一步论证了基督教许多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认为基督教中国的传播有着社会的基础和根源,从而肯定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三、基督教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在教育方面

天主教和新教都在中国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机构,从幼稚园一直到大学。一些中国著名大学都起源于教会学校。比较著名的新教中学早期有烟台中学,后期有培正中学、培道中学等,大学则有济南的齐鲁大学、福州的福建协和大学、南京的金陵女子理学院、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杭州的文江文理学院、武昌的华中大学、福州的华男女子学院、广东的领东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等。而天主教部分有震旦大学、辅仁大学和静宜大学等。这些学校都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吸收了西方教育的知识份子,带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开端。

(二)在新闻事业方面

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此后传教士又陆续出版了一批中外文报刊,主要有《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天下新闻》、《中国丛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各国消息》。这些早期的报刊的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少数报刊是让这些来华外国人了解中国国情,如《中国丛报》。

之后又有《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外新报》、《中外新闻七日录》、《万国公报》、《中西闻见录》、《格致汇编》、《益闻录》、《中西教会报》等。以刊载中外时事政治为主,兼言科学、文化、历史、地理、思想、宗教等的综合性刊物,而极大的促进了国人对西方的了解。

(三)   在医疗方面

除宣教团队的医师对贫民免费看诊及赠药外,并在各传道据点建立医院或诊所,其中亦不乏医术高明的宣教医生。在中国基督教的医学协会,有成立于1838年的中国博医会的,此外还有成立于1890年的中国医疗传道协会和成立于1915年的中国医学会。他们都曾经发行医学定期刊物,及出版数种医学丛书,对各种流行病(如:天花、鼠疫、霍乱、结核病等)的防治,曾贡献不少,促进了中国医疗事业的现代化。

(四)在改善社会方面

基督教曾在中国成立各种组织来帮助当地的百姓,其中有中国万国改良总会、中华国民拒毒会、中国妇女节制会、道德会,以破除迷信、戒烟禁赌、改善社会风俗等。

四、结语

回顾基督教入华的历史,已有一千三百年的跨度,然而真正对中国社会上产生影响,却为近四百年的事。其间西教士的历尽艰苦,为道牺牲,奠定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基础。对古老的中国的贡献,难以尽述,其中比较显著的有介绍西洋科学,普及文化知识;推进慈善事业,改良社会风俗;提广现代医疗,创办新式学校;提倡男女平等,纠正重男轻女;主张一夫一妻,反对纳妾蓄婢等等,诸如此类,不仅在信奉基督教的信徒中间能遵守,即一般社会人士,亦多受其影响。而基督教在现今世界竞争的激流中,应努力实现中国化,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担负改造社会的责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五、对本书的评价

当我们来看基督教的传入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时,需要看到它的两面性。一面,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在传入中国的历史中,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它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在科技、教育、医疗、慈善、社会习俗上,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的侵入,在传入和发展的历程中,夹杂了许多政治民族问题和社会革命问题。曾影响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和国民革命,同时也引发过大大小小的排教风波。同时带有帝国主义侵略色彩。

王治心作为金陵神学院的编辑,显然站在护教的观点上,避免对基督教不利的分析。对传教士和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做了相当正面的评价,肯定了传教士在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全书很大的部分,都在叙述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积极作用。他所提出的论点,也都是基于基督教如何在现代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的前提。而显得本书在客观中立性上有待提高。

另外在详略安排上,第十章《天主教在文化上的贡献》内容十分翔实,对于传教士的著作列出十分详细。而关于非基运动与本色运动的记载则十分缺乏,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时,基督教的发展的记载非常少。显示出作者在详略安排上失当。不过作为第一部中国基督教通史著作,作者所达到的高度已是十分不易。又考虑到本书是在一个暑假内匆匆完成,能做到如此的完备实属不易。这种精神值得后人的欣赏与借鉴。

(注:本文作者为一普通基督徒,爱好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