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基督教从“基督教在中国”向“中国基督教”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基督教从“基督教在中国”向“中国基督教”转变,这不仅在组织形式上有所体现,也在“联合礼拜”和“神学思想建设”上得到体现。40年来,我国基督教大致经历了恢复与落实政策、从“三自”到“三好”、发起神学思想建设和倡导推进基督教中国化4个阶段。我国基督教在这一过程中,也遇到国际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国基督教健康和谐发展。

简单说来,“基督教在中国”可以从基督教传入中国算起,包括教会的建立、崇拜的方式、经济的来源、人事的任命、神学的研究以及各项事工的开展都是外国人掌控,或受西方差会的影响;“中国基督教”的标志是“自治、自养、自传”,自治是主权在我的体现,自养是经济独立的彰显,自传是神学重构的宏愿,这三者完全实现了,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当前,自治和自养的目标基本达成;自传也初步体现出来,但从深层次看,我国教会在神学上的话语权还不强,因而要通过持续的神学思想建设和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来努力完成。

1954年8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它是基督教全国性爱国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进了三自爱国运动。1958年,各地开始进行联合礼拜的尝试,我国教会各宗派之间开始了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合一,今年也正好是倡导实行联合礼拜60周年。

改革开放为我国基督教成为“中国基督教”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这其中有几件标志性的大事值得一提。

首先,中国基督教协会的成立,使我国基督教有了指导教务工作的组织。1980年10月,中国基督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南京举行,协助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印刷圣经、复办神学院、开展国际交往等都在这次会议上成为重要内容,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成立了全国性最高教务组织——中国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基协”)。全国基协的成立,彻底改变了我国基督教各宗派教务工作自行其是的局面,规定了其任务是“做好各项教牧工作,栽培合格的传道人员,出版圣经和灵修书刊,加强与各地教会和信徒的联络” 。

其次,加强神学思想建设,使我国基督教开始从神学思想上实现独立自主。

第三,正在走向联合中的教会,使我国基督教的教会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以往谈到中国教会,我们会有许多形容,如“后宗派时期的教会”“宗派后时期的教会”等等。这些是对中国教会理解上的混乱,通过研究,我们启用“正在走向联合中的教会”,既通俗易懂,又能够恰当表达今天中国教会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恢复与落实政策阶段(1979年-1992年)。1978年12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历史证明这是现代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历史时刻。宗教界也因此受益。1979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制定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正确处理群众宗教信仰的一项根本政策”,并要求“把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在党的领导下为四化贡献力量。要为各宗教团体、爱国组织恢复活动创造条件,支持这些组织的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恢复和落实宗教政策是上世纪80年代宗教领域的主要工作。1980年7月,国务院同意并批转了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等五部委《关于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等问题的报告》(简称188号文件);1982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简称“19号文件”)。188号文件与19号文件的出台,极大地推进了宗教政策的落实,基督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恢复教堂礼拜、复办神学院、印刷圣经和赞美诗、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从“三自”到“三好”阶段(1992年-2000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是我国基督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信徒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 ,为了更好地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中国基督教两会提出了从“三自”(自治、自养、自传)到“三好”(治好、养好、传好)的目标。早在1980年,丁光训主教提出了著名的三句话:“三自成就巨大”“三自任务未了”“从自办教会到办好教会”,认识到这三句话的重要性实际上是有一个过程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过一段争论:到底要不要继续坚持三自原则?是否要把办好教会作为下一阶段的目标?最终的结论是:两者不能割裂,即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1996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运动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罗冠宗将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精辟地总结为“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必须坚持爱国爱教,必须努力增进团结,必须努力办好教会 。这样的论述后来被引入中国基督教第六次全国会议中上届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的经验总结中。自治要治好并不容易,我们解决了谁来治的问题,但如何治好的问题必须不断总结;自养上更是走了一段弯路,在“全民办三产”的背景下,教会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然而这些投入基本以失败告终,自养必须依靠信徒奉献,这一点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基本实现;最难的是自传,通过三自爱国运动,解决了谁来传,但如何传和传什么的问题,后来是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逐步实现的。

发起神学思想建设阶段(2000年-2014年)。尽管以1998年11月“济南会议”通过“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为标志,我国基督教发起了神学思想建设,但由于开始时认识上的不统一,单在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方面就进行了不少讨论,因此最终形成《有关神学思想建设的若干共识》(简称共识)则是在2000年。《共识》明确了神学思想建设的目标、宗旨及要求,比较重要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能变,但神学可以随着时代发展而调整;神学思想建设要汲取教会传统精华,结合我国教会走三自道路的经验来阐述;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能反理性;要重视释经学,树立正确的圣经观;神学思想建设不能闭门造车或一蹴而就,要共同努力;神学思想可以多元化等。而直到今天,神学思想建设的深入开展仍是我国基督教的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

倡导推进基督教中国化阶段(2014年以来)。2014年8月,“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尽管“基督教中国化”一词在包括丁光训主教在内的教会领袖和学者的研究中出现过,但是以“基督教中国化”作为研讨的题目,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再早一点,在中国基督教第九次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曾提出要研究“如何推进和实现基督教的中国化”,所以,这次研讨会本是落实工作报告要求的一次研讨,无意中却成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先行者。同时,宗教领域的各种问题受到社会关注,特别是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基督教如果不进行中国化的努力,将会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所以,基督教界提出基督教中国化完全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作了精辟的论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如何坚持宗教中国化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基督教中国化,2017年,基督教全国两会制订了《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使得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基督教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项事工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爱国爱教,在新时代,我国基督教就能够不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本文节选自作者于10月13日至14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