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你所在的教会有这奇怪现象吗?

现今教会中存在两大怪现象。一个是信主该理性的不理性,相信有鬼,不相信神的应许。另外一个是该相信的不相信,理性过了头,失去了基督的福分。这是现今在一些信徒的信仰生活中表现出的两个怪现象。

(一)该理性的不理性,表现在:相信有鬼,不相信神的应许。

我与一位亲人曾经在漆黑的夜里走过山路,山路很窄,不能并肩而行,只能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刚开始他在我的前头,我在他的后头,在前头的既要看脚下,又要不断地向前方瞭望。因黑夜月光暗淡,很多地方看不清楚,只能看到一些大致的轮廓。他时常胆怯地指着前方那模糊的轮廓,一惊一乍地说:“你看那好像有人,是不是鬼?”他不敢在前边走了,随后到了我的身后。然而他又感到身后好像有东西一直在尾随着他。虽然山路不长,但让他这么一折腾,搞得是提心吊胆。

我时常在想,今天的信神人,还会不会在行走夜路时,怕夜里有鬼的表现呢?一定会有!我相信这样的人在教会还真不是少数。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相信有鬼,就不相信有神的保护呢?在《圣经》中告诉我们,白天太阳不伤我们,夜晚月亮也不害我们,我们出我们入神的眼目都看顾我们,祂是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的神。为什么我们就不相信这神的应许,反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呢?

因为在国内,由于民俗文化中充满了大量的迷信色彩,所以导致很多信主后的信徒,在信仰上仍然摆脱不了迷信的束缚。他们深信鬼的存在,却怀疑神应许的真实性。这是一种可悲的信仰生活,最终导致信仰与迷信混为一体,最终成为了另类的,带有地方民俗风味的宗教。

这是信仰上一种怪现象,该相信的不相信,不该放在心里的,反而时时惦记上了。凡经常举行赶鬼医治释放的教会,这样的信徒的比例就比较多。那么,在教会中没有这样聚会的教会,是不是表现的就是正常的现象呢?并非如此。

(二)该相信的不相信,表现在:理性过了头,没有信心的生活。

如果说第一种情况是该理性的不理性,那下面的教会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理性过了头,用自己知道的一知半解来指导信仰的生活。

说起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一位姊妹所说的一段话。她说:“在我们现在各自所属的教会中,有把圣灵透过牧者所讲的道,当成了知识来领受,来聆听。”

的确是这样,讲信心的道时,我们没有建立起信心,相反,活在机械化理性的知识里。因为没有信心做我们信仰的根基,导致讲良善的道时,不能活出良善,因为理性告诉你,一旦良善你就会吃亏。因为是在知识里领受,所以很多信仰上的要求,会被理智否认掉。一旦自私的理性主导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就行不出信仰上要求的事情。

感谢神!因耶稣基督的救恩,有了因信称义。但在讲因信称义时,因在理性的作用下,想到自己不光彩或羞耻的过去,又不敢确认自己是否称义?所以很多的理性知识让我们失去了神应许的福分。

至于得胜,理性让我们更不敢确认自己是已经站在得胜的地位之中,所以即使我们信主了,仍然活在律法之下,没有进入主十字架做成的恩典里,把恩典的生活过成了苦巴巴的日子。

还有,因无法用理性确定自己是否得救?所以,心中也不会有安息的信仰生活。这样的信徒表现出两者现象:

一种是把信仰当成可有可无的精神寄托。听道也是当知识听,即使有祷告也是一种背诵的形式化,是机械式的,知识性的,是给人听的,不是说给神的,不是从信心和生命中真实的流露。

另外一种表现,就是苦行僧式的生活。条条框框要求自己也理直气壮地去要求别人,成为了真正的法利赛人。无论哪一种,对生命都是无益处的。

我不是反对在我们信仰上禁用理性的思维,而是强调,我们不能用低俗的,有限的理性思维,去衡量、指导我们的信仰生活。我们的思想观念,应当从属地的层面提升到属天的层面上来。从我们个人思维的有限的理性中走出来,回归到基督里,用心去眺望那更广阔的天地。你就会知道,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以及祂创造的伟大。

弟兄姊妹,我讲这些并不是谴责谁和论断谁,这些经历有些是自己所经历过的,今天讲出来是要告诉大家,在信仰上不要再走我以前走过的弯路,我们在对待信仰上,思想越简单越好,就像有位家人所说的,要像一张白纸,不被渲染,人为地复杂化(在信以外去求证什么)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相信世间有鬼是对的,但更应当相信神的创造和拣选。既不要把信仰人为地复杂化,也不要把信仰宗教化,基督的信仰很简单,就是信基督耶稣的自己,认识祂,接受祂。在日常生活中拿不准的事上多问一句:“主耶稣我当如何做?”然后多留心听一听来自心中圣灵的提示,无需你的努力和刻意地表现,新的生命便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最后,祝愿主内家人们都蒙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