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五饼二鱼神迹后的基督的跟随者

五饼二鱼神迹后的基督的跟随者(约6:60-71)

引言

五饼二鱼事件将主耶稣的事工推向了新的高潮,众人因耶稣所行的神迹便认定他就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便想要强逼他作他们的领袖。不过,他们的“好意”被主耶稣断然拒绝了。在耶稣看来,那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是撒但邪恶的“试探”,想要以糖衣炮弹贿赂并腐化基督,用世俗的权势逼他就犯。耶稣不能接受这个邀请,因为他到世上来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政治性的国度,不是要用经济的、政治的力量去拯救世界。耶稣虽曾用五饼二鱼使成千上万的人得以饱足,但这只是要彰显上帝的大能,却不是具体的救国方案。众人寻找耶稣的目的与耶稣所要施行的救赎相距甚远,看来他们想要借着耶稣来复国的美梦注定是要泡汤了。

一、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

单单为满足肉身的需要而费心费力并不会产生多大的益处。也许有人不以为然,在不少人看来,丰富的物质生活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只有先解决了物质的问题、温饱的问题、甚至是富裕的问题,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谈精神世界的美好蓝图。问题是,一旦人们认定物质是幸福生活的核心,精神生活就必然受到物质的限制,必然跟物质挂钩,也就必然导致物质化、商业化及世俗化。物质的确是重要的,但上帝的国绝不是靠物质的力量推动的。金钱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金钱去解决。在某些问题上,过于依赖金钱还会起到反作用。比如,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靠金钱维系的婚姻往往显得十分脆弱,因为婚姻关系中一旦掺杂进过多的物质因素,个人利益方面的考量,就已经变得不够单纯,甚至在感情的世界中埋下了定时炸弹。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主耶稣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这跟耶稣在旷野受试探时,回复撒但的话十分相似。主对那试探人的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主耶稣并没有否定物质的价值,主乃是要否定人们对物质的神化。人活着需要食物,但绝不是单依靠食物。人们不该迷恋物质的力量,不该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因为上帝才是掌权的主,他创造物质的世界,赐下丰盛的物质,有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与人分享他的美好,而不是要人以物质替代了那位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主。比起食物与金钱,上帝的道才是更重要的,是更需要被人们所关注的。事实上,惟有上帝的道才是人生命的法则,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我们认为自然律是不可违背的,那么比自然律更重要的道德律及属灵律呢?那关乎人们生死祸福的生命律岂非更加配得世人的敬畏吗?

二、耶稣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

耶稣的话不仅没能让他的跟随者醒悟过来,更使他们觉得难以接受,甚至心灰意冷。他们听完耶稣的讲论,便纷纷退去了,不再与他同行。我们能想象以下的场景吗?假设一个牧师面对成千上万的人讲了一篇道,但在讲道的过程中众人纷纷离场,我们一定会觉得那个牧师可能讲了不该讲的话,得罪了会众,才落得人去楼空的下场。打这个比方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件。没错,确实是由于耶稣说了一大堆众人不爱听的话,得罪了他们,他们才离开的。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说明耶稣没有讲话的水平吗?还是说,耶稣只是想表明自己的立场,以便让那些热血沸腾的群众能够冷静下来,有时间去思考耶稣的目标以及他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遗憾的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还是想要为必朽坏的食物劳力,而对耶稣所说的天上来的食粮,尤其是说,这食粮就是耶稣所说的话,根本就不相信、也不感兴趣。

除了离场的人群外,耶稣特别指出“谁要卖他”,所指的就是加略人犹大。犹大作为十二门徒完全不同于其他门徒的表现,他甚至比那些离场的群众更加不堪。从某个角度来看,加略人犹大最能代表“不肯信服的跟随者”,因为犹大的背叛完全是由于虚假的属灵及功利的动机。犹大拥有华丽的属灵外表,却完全没有敬虔的属灵实际,这说明他与上帝没有半点生命的关系,里面充满了虚伪与不信。在犹大看来,耶稣就是那位可以给他带来好处的夫子,至少可以让他得到三十两的银钱。他已经将耶稣当成他得利的工具,又怎会心存敬畏与信靠呢?

三、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

当众人纷纷离去之时,耶稣就问十二门徒,“你们也要去吗?”人都有随大流的心态,众人的离去或多或少也会给门徒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但经耶稣这么一问,他们反倒清醒了。彼得就代表其余的门徒,回答耶稣,“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彼得和其余的门徒之所以没有离去,是因为耶稣的提醒使他们反而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被试探的边缘,而他们必须在他们的夫子与离去的群众之间作出明确的选择,要么跟随离去的群众,要么跟随他们的夫子。好在彼得的里面还是有上帝的恩召及牢固的信仰根基,他马上反应过来,圣灵的感动使他作出了正确的抉择。

耶稣的教导及圣灵的感动坚固了彼得和他同伴的信仰,他们看见自己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完全是因着上帝的怜悯与恩召,使他们看见耶稣是神的圣者,在他里面有他们多年所渴慕追寻的“永生之道”。既是如此,他们还归从谁呢?彼得和他的同伴固然在动机、心志及对真理的认知方面与离去的众人十分不同,但他们能有超乎常人的表现也是由于上帝的怜悯,而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比众人强的地方。感谢上帝,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更是藉着圣灵的提醒保守了我们,使我们的心不至于被世俗同化,不至于偏离主的正道。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