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义工所面临的五个挑战

多加义工志愿者与老人一起进行手工制作
多加义工志愿者与老人一起进行手工制作

所谓教会中的义工,其实就是没有物资报酬,仅凭着感恩、责任之心,参与教会服侍的人。从信仰责任的角度来讲,他们的服侍是应当的,是一份当尽的责任,因为“信徒皆祭司”是上帝给予每一个儿女的尊荣和要求。但若从自身的角度而言,他们又是一群很辛苦的人,虽然在服侍,但服侍道路中的挑战很多且很大。都有哪些呢?可以列举一二:

义工的基数小,致使一些义工超常付出。从教会的整体来说,教会的义工群体是非常庞大的,有很多爱主的肢体们不计报酬,甘心情愿在教会中付出。这种现象,在任何群体中都可能是少见的。一般而言,一间千人规模的教会,单是义工服侍人员,可能就会达到两百人左右,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但,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会的义工群体其实还是非常少的。因为上帝的旨意是要求每一个人能起来服侍,而真正响应的人又有多少呢?可能十个人中,只有两个人,或者只有一个人。再说,义工中又有多少真心付出的呢?很少。因此,这就带来一个结果,就是整个教会中的事务往往只有那么几个热心义工在做,导致他们很劳累;而且,教会中的一些事工,也会因人少而无法开展。

工作加服侍,致使一些义工心力交瘁。所谓的义工,顾名思义就是为教会义务付出、没有取劳动报酬的人。他们往往会在教会中承担着一项或者是多项服侍;据笔者观察,一些热心而又有能力的义工,往往会承担甚至负责教会中的多项事工。若是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他们是教会中拿薪水的同工。

但实际上,这些人是义务付出,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之余,甚至有时候会牺牲自己的工作来服侍教会。对于这部分义工而言,他们是非常辛苦的,既有工作上的责任、家庭的责任,还有教会中的责任。对于一般人而言,往往只要工作、照顾家庭就可以了,但他们还要在教会参与多项服侍。这就导致他们很累,甚至有些人回到心力交瘁、不被家人、同事理解、认可的地步。

义工做的多,但往往却被轻视。在教会中,谁会是被众人注目的焦点呢?除了耶稣之外,可能就是牧师、长老或者是在站在台上的讲道人了。至于这些人以外的服侍者呢?可能没有任何人会予以重视,没有人会记住他们名字、服侍,也没有人会为他们代祷;仿佛这些服侍者,就是小角色、不起眼,不需要被重视。

这些人就是默默无闻的侍奉者,虽然做了很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却不常被人知晓、纪念。若是肢体们不予重视的话,还是情有可原的,但若不被教会层面重视的话,那可能就会伤了他们的心。所以,我们在教会中会看到很多因此而伤心软弱的弟兄姊妹。对此,我们也只能求神坚固他们的心,使他们在神的眼中为大;也求神引导教会,使教会能够重视他们的付出。

热心服侍,但观念需要更新。我们发现义工在教会中的服侍,非常的单纯,目的也很单一,就是耶稣救赎了自己,自己出于感恩之心在教会中服侍,很单一,不存在任何除此以外的因素。甚至一些义工会把教会中所做的,除了耶稣、信仰之外的任何事情,都视为是不属神的、不合神心意的事。

持这种看法的义工,其初心是非常好的,人往往就需要抱有这种纯粹的信仰,不须掺杂其它不必要的因素在里面。但,有时候也会物极必反,就是一旦我们的观念被固定下来了,就意味着陈旧,不会再更新了。如此,教会一旦做了他们所看为不对的事情,往往他们就会成为反对者、拦路者。这样的事情在教会中时有发生,这反映出教会义工的单纯爱主之心可赞,但也迫切需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服侍持续进行,但灵命长进不持续。我们会发现有些教会,在两个事情上做的很宽松、随便,哪两个事情呢?一是受洗的门槛很低。有些教会,只要有人没有受洗,那么不分青红皂白就会给予施洗。二是服侍的门槛很低。有的教会,只要有人信主了,或者是来到教会了,那么不管三七二一就会积极让其参与教会中的服侍。

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义工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是刚入教的,有些是刚受洗的,更多的是一直在义工的岗位上服侍,但在灵命上却没有长进。这是义工的又一个挑战,就是自己虽然在服侍,但生命可能十年如一日,没有长进。这就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结果,如服侍缺乏能力、见证,自身内在的生命也处于枯萎、衰竭的阶段,所建立的工程也可能是草木一样的工程。

从以上义工所面临的挑战可见,义工乃是教会中最值得人尊重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默默义务付出了很多;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一群脆弱,需要被关心关爱、被重视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多。因此,我们在为他们祈祷的同时,教会也应当给予他们切实的关爱,千万不能让他们只是服侍别人、一味的付出,自己却又没有得到教会层面以及肢体层面的服侍与关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