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巴珊山夜话(64):浅谈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感谢神,我们送走三月份,迎来春意盎然的四月份。进入四月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也即将到来。这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我们倡导基督教中国化,那就离不开有文化的中国传统节日,其中当然也包含清明节。

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有“属灵”的“杠精”和信仰偏执的人出来发难,散布信徒不要过清明节、清明节是“鬼节”等等奇谈怪论,其实这些谬论和前不久有人说基督徒不要过春节和三八妇女节一样的荒唐可笑。清明节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什么是“法定”的?我想不要解释了吧?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而在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一种国家层面的肯定。这里要请问“属灵”的“杠精”和信仰偏执者:清明节放假,如果你还是上班族,是否依法休假?如果是,那你就是默认了清明节。那你还在那里装模作样的提出这些伪命题,有何意义?

其实,对于中国的清明节持有反对意见的人,不仅仅是信仰偏执,更是有些无知。他们只知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或追思逝去的人,但是不知道清明节还有较多的文化内涵的,包括还有些活动在其中的。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正如英国散文家、评论家、画家威廉·赫兹里特所说:“偏见是无知的产物。”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分享关于清明节其文化内涵内容。因为我们“要远避无知的辩论和家谱的空谈以及纷争,并因律法而起的争竞,因为这都是虚妄无益的。”(提多书3章9节)同样,争辩清明节如何也没有必要,空耗我们的精力,是虚妄无益的。

中国的清明节除了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之外,还有以下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包括活动。

一、是一个中国传统农历节律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日。

其实,中国的节日之所以称之为“节”或“节日”,本身就和节气日期有关。节令,即节日,《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词源》第三册2358页)这里的“教令”是指政府的教化、命令。“节日”,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节气之日”,比如春节,那就是与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有关。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二十四节气名,其全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及《汉书·律历志》”(清代赵翼《陔余丛考》)。清明节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二十四节气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把周天分为24份,每份之间15°。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我们基督教信仰也有关。比如每年的复活节就是在春分之后月圆之后第一个礼拜日。在圣经中也有关于节气的规定。比如出埃及记23章16节中记载:“又要守收割节,所收的是你田间所种、劳碌得来初熟之物。并在年底收藏,要守收藏节。”这个收割节就是“七七节”(Feast of Weeks),又称为初熟节。(详见《圣经百科辞典》第370页)可见,节气也是中外都有不同的规定、都有存在。

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清明节是太阳位于黄经15度,日期为每年公历4月4-6日之间。这一时节,阳气渐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中国的各地农村也开始了春耕播种,包括放养桑蚕。“清明节,命蚕切,治蚕室。”(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正如唐代诗人张继有诗云:“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二、是一个带有中华民族重要伦理内容的节日。

清明节从出现开始,始终是深入民心的民俗和重要节日。即使在辽、金、元和清代等非汉族统治时期,中国历代统治者也对清明节很重视。因为清明文化的介子推传说与尊祖传统蕴含了中华民族的重要伦理内容:介之推忠君爱国、清明廉洁、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中“忠”的典范;扫墓、祭祀文化更是儒家“孝”理念的重要实践。以“忠孝”为核心的清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特征,因此也是抒发道德情怀、凝聚民族精神、家庭团结、社会稳定、民族认同的重要精神符号。最著名的诗句就是唐代杜牧的诗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另一个文化内涵意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这里还要说清明节也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一部分。“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是应该的。比如有的教会连续几年在清明节到基督教墓地去为那些曾经在教会服事过的教会牧长、创始人、同工扫墓,追忆那些为福音无私奉献的先贤,同时不忘记那些尚健在的老弟兄、老姊妹、老传道人和我们家中的老年人,尊重他们、爱他们,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孝敬父母、尊重老人,这也是遵守神的教导,这样不是很好吗?

三、是一个有文化艺术价值的节日

清明文化的艺术价值也不言而喻。在清明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艺术作品,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介之推不言禄”,就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在元杂剧、明代小说及近代京剧、晋剧中部有许多关于介之推暨寒食节的专门章回和曲目。从东汉以来,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及碑刻也成为研究三晋民间文学和金石艺术的重要史料。在历代诗词作品中,题咏寒食节的诗词浩如烟海,如著名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等,仅《全唐诗》就收录近三百首,宋代诗词及元曲就更多了。清明寒食咏唱是我国诗词史上的重要母题,春日游艺更是“文艺范儿”们迎接春天吟诗作画、书法楹联的重要题材,近年来有的地方或团体还在清明节举行征文活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并撰写诗歌、散文等体会文章,进一步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文艺内涵。如果在网络搜索“清明节”或“清明”,其词条有N多,其文化内涵、地位可见一斑。当然了,清明节和“寒食节”不是一回事,但是有着密切的关联。

四、是一个踏青旅游的好时节。

清明节放假古已有之。在宋代,清明节是放假七天的。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就是说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利用放假休息踏青旅游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据《岁时纪时辞典》介绍:“此日有踏青扫墓之俗,遂成风俗节日。又称‘三月节’、‘踏青节’。”(湖南出版社:《岁时纪时辞典第350页》)所以清明节其实又叫做踏青节,我们现代人叫做春游。

春暖花开、燕子飞来,人们结伴在清明节前后走出门庭,来到山川、江河湖海等,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欣赏上帝创造的中华大地美景、锦绣江山、抒发爱国情怀。特别是那些常年处于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包围中的城里的人们,走出了喧嚣,走近了大自然,来到了绿水青山中,赏花、采野菜、摄影留念……,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岂不乐哉?古人对此已有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吴惟信)

我想:之所以清明节要法定为节日,连同双休日放三天“小长假”,也应该有这个意义吧。不过眼下尚有疫情,我们要按防疫要求而行。

五、是一个体育活动、锻炼体魄的节日。

“清明”是一个美好的词汇。《礼记·孔子闲居》有这样的话:“清明在躬,气志如神。”认为人的自身如果有清新明快的特征,精神状态就犹如神明。从历史资料,包括绘画、诗词、传记等来看,清明节成为了人们举行各类体育活动、健身锻炼的一个的重要方式 。如在中国古代就有放风筝、荡秋千、蹴鞠(一种用脚踢球、与足球不同、带有杂技性质的体育活动)、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踏青登山、斗鸡等一系列的民俗体育运动。特别是放风筝的活动,至今经久不衰。

尤其在宋代,从皇家到民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就详细记载了北宋时节,国都东京(今开封)清明节这天的热闹景象:“清明节……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清明节亲近大自然、呼吸那清新的空气,有说有笑的、喜乐的健身,何乐而不为?

五、是一个适时播种春耕和植树的节日。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祖国各地从南到北农民开始抢抓农时,开展春耕春种,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诗人写到:“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山翠自成微雨色,溪花不隐乱泉声。”好一派春和春天的美景!清明前一个节气是春分节气,我们辽南有一句农谚叫做“春分栽大蒜”,就是说大蒜等蔬菜已经可以陆续的开始播种了。清明时节,人们开始劳作,编一片春意盈盈,祈一年五谷丰登。

还有就是植树。我们国家规定的植树节是在每年3月12日。可是此时在北方,特别是东北、西北等植树是不太适宜的,有的地方土壤甚至还有冻层。那么到了清明前后,大地开始“化开了”、“化通了”,这个时候温度,包括地温也上来了,正是植树的好时节。所以农谚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每年到清明节的时候,人们在祭扫的时候也会植树,叫做“插柳”,因为杨树、柳树都可以扦插种植的。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祭扫》则记载了南宋时临安清明插柳的习俗:“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在现代,更有政府或团体组织的集体植树活动,这样栽种的树成活率也比较高,对于绿化山河是一个极好的时机,有诗为证:“柳色莺声亦快哉,此行不为踏青来。荷锄且莫悭筋力,树木先须辟草莱。百尺扶疏终荫本,十年培植待长材。他时为栋为梁任,不负殷勤手自栽。”

另外,清明一词在我们中国还有一层“政治意义”:《诗经》大雅·大明中有云:“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意思就是周武王伐纣,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纣王),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后多指治平,谓政治清明。”(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词源》第1816页)清明盛世,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神佑中华。

综上所述,清明节不是一个单单祭扫、祭祀的节日,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来文化内涵的节日,更不是伪命题的“祭鬼”节,从而反对清明节、诋毁清明节;反而,我们要过一个在基督里有意义的、得胜的清明节。清明节其文化内涵和意义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不止这些。如果笔者所撰的这些文字对于读者能够对于这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粗线条”的了解,那就感谢圣灵的带领!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