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日料天妇罗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天妇罗
天妇罗

喜欢日料的朋友,估计都对天妇罗(てんぷら)十分熟悉。这种油炸食物,主要材料是海鲜和蔬菜。因而不油不腻,外酥里嫩,既保持了食材原有风味,又别有一番滋味,因此成为佐酒下饭的好菜,受到人们欢迎。

其实天妇罗并非日本传统的美食,其名字来自于葡萄牙语的“rápido”(快一点的意思),是一种东西方饮食文化结合的产物。在大航海时代后,由于新航线的开辟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天主教会开始在全球开拓教务,形成一股海外宣教浪潮。以耶稣会为主的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远东地区。他们带来了西学东渐的浪潮,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549年8月15日,耶稣会士沙勿略和两名修士在日本信徒湛四郎的带领下抵达日本鹿儿岛,此为福音进入日本的开端。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不少大名都想借助西方人掌握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火炮)与海外贸易获得军事、经济上的优势。因此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前,耶稣会士得到了日本大名的礼遇,得以在此拓展教务,信徒最高峰时达到了30万。

当时来到日本的葡萄牙传教士出于教规的原因,在每周五以及四旬斋期间不食陆上的肉类,由于鱼类不在禁止之列。于是他们经常食用鱼肉。而且为了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便于保存食物,就采用了油炸的方式,而这种美食很快就被日本人注意到了。

巧合的是,由于深受汉传佛教影响,古代日本多次发布《肉食禁止令》,禁止人们食用除鱼类外的一切肉类。于是乎葡萄牙传教士出于守斋的饮食习惯,就与日本人当时的饮食禁令不谋而合,于是不少日本人纷纷效法葡萄牙人,食用这种油炸的鱼肉。

当然日本是个善于改造外来事物的民族,葡萄牙人最初传入的只是普通的炸鱼块而已。可日本人却将蔬菜,水果等等放入一同煎炸,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妇罗。融合东西方饮食文化的美食就此诞生。

根据文献记载,在1669年,京都的医师奥村久正所刊印的《食道记》上,最早出现了关于天妇罗的记载。不过当时天妇罗的吃法与今日有所不同。当时人们把鱼肉、蔬菜加工成某种形状后,再用油炸熟,但没有马上食用。而是保存起来,放置一段后在进行蒸、煮、烧。究其原因,应该是在缺乏冰箱的时代里,通过油炸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而今天人们保存食物的能力大大提高,因而天妇罗都是直接食用的。

到了1747年,《料理歌仙的组系》一书出版。详细记载了挂糊油炸天妇罗食品的制作方法,足见在当时这种食物已经是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油炸技术不断更新,天妇罗系列食品在今日走出了日本,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民众喜欢的美食之一。

当年葡萄牙耶稣会士在宣教时的饮食方式,经过日本人的改造,最终成为了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美食。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