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我们的神是孤儿寡妇的神”——基督徒需要走出教会,服务社会!

刚过完年,还不到正月十五,空气中满是凌冽的气息。贾丽今天要和小组中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去家附近的农村探望帮扶的几个孩子。在路上颠簸了一阵,总算在中午之前到了第一家——一对小姐妹的家。

奶奶招呼志愿者们进了家门。两姐妹连同两只小猫一起在床上躺着玩闹,见到叔叔阿姨来了,赶忙起床穿衣服。贾丽看了看床上的被子,实在是有点单薄。妹妹拖着一双凉拖鞋就下地了,手上、脸上都冻开的口子。贾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30来岁,孩子和两姐妹一般大小。看着妹妹手上、脸上裂开的皮肤,从头到脚不合时宜的衣服鞋子,怜悯和酸楚一齐涌上心头。“我也有孩子,虽然我家也不富余,但孩子还没从没开过口子。印象中还是我小的时候小孩子才开口子”。

贾丽给妹妹细细地洗了脸和手,问平时抹什么香。妹妹拿来一个玻璃瓶带盖子的雅霜雪花膏,是奶奶平时用的。贾丽有点惊讶,这种雪花膏很久没见到了。她用手指抠出来一些,教妹妹怎么把膏在手上、脸上抹开。霜有点粘稠,不太好推开。

另外的两名志愿者,小刘在和姐姐说话,询问她最近的情况,姐姐有点腼腆的回着话,言语间和小刘很是熟悉。小邓和奶奶交谈,把这次带来的东西交给她。刚刚过年,志愿者带了家里过年做的一些吃食,还有春节走亲戚的一些礼品,奶奶连声谢着。

贾丽2019年开始加入了当地的一间慈善机构,是一名一线志愿者,主要参与助学项目。从2019年开始,她就认识了这对姐妹。一开始项目对接的是姐姐,当时她上三年级,妹妹还没有开始上学。两个人跟着七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这家的情况是爸爸喜欢酗酒,爸爸还在世的时候妈妈就因为家庭矛盾抛下孩子改嫁了,没过多久,爸爸因为喝酒引发的疾病去世了,爷爷也已经过世了,只剩下两个孩子和奶奶。家里除了两亩地什么也没有,极其贫困。政府每年发放700块给补贴家用。

贾丽还记得第一次探访的情形。姐姐一直低着头待在角落里,不说话。志愿者说起父母的时候,她低着头低声的抽泣。“我心里跟着她难受,孩子心里啥都知道,她心里难受。”贾丽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什么,帮她把眼泪擦掉,抱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慰她。

今年已经是贾丽认识姐妹俩的第四年了,关系也早熟络起来。姐姐上了六年级,妹妹也上一年级了。在这几年里,贾丽能记得的事情很多。最开始姐姐学习成绩不好,是班里中下游的水平,有段时间都不愿意去上学了。志愿者为这个情况很着急,一直陪伴鼓励姐姐,现在姐姐的成绩进步了很多,算是中上等。机构每年会为资助的孩子们举办营会,带他们去附近的旅游景点、博物馆、游乐园等地游玩。这种时候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孩子的一面完全释放出来了,和小伙伴一起笑啊,闹啊。后来姐姐有了微信,也会主动联系志愿者,问他们什么时候来,能不能帮忙带一些小礼物。志愿者也花心思找孩子们喜欢的小礼物,去送米啊油啊这些生活物品的时候带点文具、小礼物给她。

负责助学项目的钱主任介绍,这个项目帮助的都是失亲儿童,即父亲母亲有一方去世。最开始设定的范围是一年级到初三之间,有初中部和小学部,后期将范围缩小到了小学部。这些孩子父亲去世的比较多,原因大部分是工伤或者车祸,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基本上都会改嫁,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比较大。上了初中孩子变得比较叛逆,也因为成长经历很难打开心和志愿者沟通,工作比较难做。上小学的孩子还比较懵懂,不完全明白家里的事情,志愿者比较好接触。孩子很多坏习惯也是小时候养成的,志愿者介入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确定了帮扶对象之后,每个孩子每个月会得到100块的资助。当地的志愿者一个月左右去探访一次,项目部的人一个季度去一次,把助学金发放到孩子手里。钱主任说,助学项目现在一年需要筹集8万的助学金,还是有点压力。

提起这对姐妹,钱主任也印象深刻。“刚找到这个家庭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和人说话,个人卫生、居住环境等各个方面情况都不好。奶奶只给饭吃,不懂教,”钱主任说,“其实现在也是。”志愿者和奶奶沟通,要教孩子们收拾、整理,她们渐渐长大,很多事情可以慢慢开始做。奶奶反映在教育孩子上有些力不从心,“说了也不听,不如我自己做。”

贾丽对这种情况深有体会。这次去探望,奶奶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姐姐大了一些可以勉强收拾好自己,小一些的妹妹情形就差了很多。“都是很小很简单的事情,没人教就是不会,”贾丽说,“买什么膏、怎么擦,都要教。”

志愿者给妹妹擦脸.jpg
志愿者给孩子擦脸

贾丽给奶奶推荐了一种又便宜又好用的膏,让她买了给孩子用。接下来的一次探访,志愿者们准备了很大的厚棉被带去,贾丽带了一些上次给奶奶推荐的那种膏。这次去,看妹妹脸上、手上没有再开口子,她很是高兴。

年后,姐姐和志愿者表达了她的心愿:想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志愿者收集了这家的信息,项目主任综合整理之后上报给了办公室。这家其实有闲置的房子,爸爸在去世之前盖好了房子,有两层。但楼上是空的,没人住也没人打理,灰很厚。两个女孩和奶奶住在楼下的一个房间,挤在一张床上。衣服堆在床上,小猫也在床上,整个一团乱,散发着躲不开的霉味、潮味。

杨光是机构的秘书长,拿到需求之后,他开始着手筹备这个项目。姐妹俩的小家改造项目属于个案服务,不在机构的常规项目内,所以需要单独写策划书,单独筹款。策划书的内容包括项目背景,需求预算,详细的预算表等等。杨光介绍,一般这种需要专款的个案,资金来源一般是机构的理事、链接的会员单位、爱心商家等等,可以出钱,也可以捐赠物资。他们也会面向社会筹款,和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都有合作,每年的腾讯九九公益日都会参加。

此次的爱心小家项目需要的预算不算高,大概几千块钱。杨光将做好的策划书递交给有联系的爱心商家,有感动的商家认领了他们需要的床、衣柜、蚊帐、灯具、玩具等等,也有直接捐钱的。东西齐备之后,几个志愿者找了一天时间,将房间原来的东西清除出去,把房间打扫干净,重新粉刷,将床、蚊帐、床头柜、台灯、衣柜、书桌、装饰画、新窗帘一一安置。油漆颜色,蚊帐、窗帘的颜色都是姐姐喜欢的粉色。

改造完成之后,志愿者带着姐妹俩进了房间,她们呆呆地立在门口看着屋内。钱主任问,觉得怎么样?姐姐转过身去,说,还行。问妹妹喜欢吗?妹妹干脆地答,嗯。一名志愿者推姐姐进屋,让她看看新书桌,姐姐看看又退到门口。拉着妹妹坐在床上,让她感受一下新的床,妹妹拘谨地坐在上面。随后姐妹俩又退到房间门口看着屋内,脸上有了笑意。

杨光说,那天在现场的人有点多,她们有点害羞。这个项目虽然花得钱不多,算是圆了孩子的一个梦。她们心里有梦想成就的开心、感恩。

贾丽、钱主任、杨光是不同地方不同教会的信徒,因为不同的原因加入了同一家慈善机构。在服务的过程中,他们积累着对信仰的思考,更新着对信仰的认识。

贾丽是一线志愿者,主要参与助学项目,也参加过助老项目的探访。去到孩子、老人家里,她的心常常被震撼,远超她想象的贫困生活直接呈现在眼前。一方面她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感恩;另一方面,她的心被激动,怜悯穷苦的人,愿意拿出自己所有的尽力帮助。她说:“以前没有看见这些情况,好像都不存在一样。现在知道了,很想活出主的教导,努力去爱人。”

钱主任是项目主任,对他来说,参与慈善服务并不是偶然。很早之前他就有帮助身边人的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做,对教会和社会的关系也很苦恼。“感觉教会和社会没关系,社会对教会没感觉......基督徒不接触人群、进入人群,怎么可能影响人群?”他看到身边的穷苦家庭,在教会自发设立了爱心小组。加入小组的人,一人一年捐赠300块,资助身边穷苦的孩子。做了一年被政府叫停了,因为做的事情虽然好,但是不合法。但有了想服侍的心,神一定会给开道路。后来他进入一家慈善机构,可以合法合规的做想做的事情。

钱主任有段时间对教会很灰心,在教会里看到很多负面的东西。“属灵的争战应该是向外的,但现在教会在内耗,大家都心力交瘁。”他甚至一度在想,“我们基督徒干点人事吧。”他想把神的话语实践出来,这样心里舒坦一点,有一天见主的面也能坦诚交账。

虽然在慈善机构的服侍并不总是充满恩典。中间也有灰心,觉得劳累的时候。因为他原本就在教会侍奉,也有自己的生活,在加上社会服务,好像自己给自己找累受。但是看到受助对象的回馈,他觉得满足、开心、有意义。“我们的神是孤儿寡妇的神,神的心在哪里基督徒也应该追到哪里去侍奉。”

孩子们在游玩.jpg
孩子们在游玩

杨光是机构的秘书长,负责政府政策对接、资源调配、项目执行等等,是一个统筹协调的位置。在他的位置上,可能没有一线工作者那么多的情感触动,更多是项目化的视角看所做的事情。但他也在自己的位置上积极调动可以调动的资源,让更多教会的弟兄姐妹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帮助大家提高践行话语的能力。

姐妹俩的小家改造项目,杨光写好策划书递交给爱心商家,不少捐赠是从主内商家出来的。他们虽不在一线参与,但在自己的位置上奉献着爱心。每年腾讯九九公益日之前,杨光都会在所在教会讲述机构在做的事情,号召信徒为此奉献。不论是以哪种方式参与,信徒都更贴近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们有了更深的连接。

说起在帮助的孩子们,钱主任如数家珍,知道他们每个人的情况。他说起一对母亲去世,跟着爸爸生活的兄弟。志愿者3月份给孩子们过集体生日,这对兄弟非常开心,吃了很多蛋糕。还有一个叫雅倩的女孩,变化非常大。第一次见面完全不能沟通,一说话就哭。后来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园游玩,玩得非常开心,甚至都不想回家。孩子们开心,服侍的人心里也很满足,得着鼓励。

杨光也提到机构在帮助的一些老人。一位七十多岁、孤身一人、以捡破烂为生的老奶奶,自从被纳入帮扶对象,机构就一直在供应她的吃喝。市区的志愿者阿姨去探访,每次去都哭,奶奶的生活太悲惨了。住的是危房,像是生活在三四十年代,用着柴火锅,没有电,除了门前一块小菜园,她什么都没有。志愿者每次去她都很高兴,走的时候送很远的距离,“我们都开车走了好一阵,她还在后面招手”。

各个教会的信徒看到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少人受到带动参与进来。“我很想活出主的教导,但不知道具体该怎样做。这个机构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可以更好地实践神的话语,”一位参与的信徒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