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巴珊山夜话(68):安静有福

多想安静地走一走,独自安静地走一走,无忧无虑地走一走。无论是风风雨雨,还是春风得意之时,多想有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关掉手机、切断网络的吵吵嚷嚷,没有干扰,在书中获益;多想安静地在夜晚仰望星空,仰望那在天上的父,因为祂以安静为佳,祂以安静的心为妆饰。安静是多么美好,能够安静在上帝的面前是极宝贵的。

有这样一个关于安静的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征集能表现安静的画作,并要对该画家给予重奖。许多画家都争先恐后地把他们自认为最能体现安静的画作呈给了国王。当国王看完所有的画作之后,认为其中只有两幅比较令他满意。其中一幅画画的是一汪平静的湖泊。湖面上波澜不兴,平静如镜;湖的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群山;湖的上方,蔚蓝色的天空一碧如洗,点缀着朵朵白云。所有看过这幅画的人无不认为最能体现安静的画非它莫属了。而另一幅画呢,上面也画着群山,但却是一些粗犷的,光秃秃的山。不仅如此,天空中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如注;而在大山一侧的峭壁上,一挂瀑布飞流直下。整幅画看起来根本就体现不出一丝安静。但是,当国王靠近仔细端详的时候,却发现在那瀑布后面的岩石缝中有一小丛灌木正蓬勃地生长着。而就在那丛灌木中间,一只鸟妈妈做了一个窝。画面上,鸟妈妈正静静地坐在它的窝里,聆听着那湍急奔流的滔滔水声,那神情是那么恬淡安详,那么怡然自得。国王马上选中了第二幅。

安静并不是说在某个地方没有一点儿噪音。安静是当我们身处外界所有的纷繁嘈杂、烦扰困惑甚至是艰难挫折的时候,内心依然保持一份平静安然。我一直在想,最美的生活,是把普通生活过得简易、简约、简单,把每一个上帝赐予的平凡清晨到傍晚过得溢满喜乐;把每一顿普通的粗茶淡饭吃得感恩中分别为圣;在世事的乱云飞渡和噪声中依然内心平静,灵里安稳。生活无需苦苦追求荣华富贵,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求上主俯视我们、看顾我们,并垂允我们。

安静中有福。安静了,远离那追名逐利的功利场和庸俗的扯皮、纠缠。不安静往往是自找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安静在基督里,那里有真平安、真安静。将我们的重担卸交给上主,祂必扶持我们,祂绝对不会让义人永远动摇不止,因为祂使人安静,祂就是安静的神。

安静中有福。真正的幸福并不完全是你住多大房子、做了多大的官儿或者是什么大老板,开着几千万的豪车或者拥有名贵的珠宝玉器,不是你有多少粉丝在追捧你,也不是前呼后拥、高高在上,而是身心灵的安静、从容与愉悦,在充满躁动的世俗烟火气中,勇敢地向内心深处跋涉,以宁静的心态持守自己的信仰。

安静中有福。信上帝就有安静,祂使人安静,谁能扰乱呢?祂掩面,谁能见祂呢?祂赐真平安,谁能与祂媲美?无论待一国或一人都是如此。在基督里就是为了“超尘拔俗”,寻求安静。我们是人不是神,所以我们就是普通的“俗人”,但是我们绝不庸俗,安静心态,不会俗不可耐。跳脱烦恼与欲望的桎梏,独享清风明月的恬然。

安静中有福。人啊,有一个最大的顽疾就是攀比嫉妒,所以内心不能安静。爱是不嫉妒,人生要知足,不要攀比。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使身体康健;心怀嫉忌,使骨骸腐蚀。人生百味,有的人不快乐、不心顺、不豁达,活的累,有可能就是源于羡慕嫉妒恨,背负的包袱太重,放不下,其实放下来安静在信仰里,就是幸福。

安静中有福。要安静在自己的信仰里,不与庸俗为伍、不介入那没完没了的纷争。吵吵闹闹中没有安静,反而扰乱自己的心。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切记要放下、再放下;交托、再交托。劳苦重担、追逐名利会压得人弯腰驼背、不堪重负。放下了,不较劲,就轻省了;交托了,将你的重担交托于上主,寄望于祂,祂必使之成就。

心安静、灵安静,才会真的安静。经上教导我们刻苦己心、攻克己心、治服己心,说明心静需要历练。我们虽是有信仰的人,但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浮躁中行走,难免有各种环境和磨难,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学会在安静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学会靠主自我减轻负累,在闹中取静,不矫情、不心胸狭隘、不小肚鸡肠、不过度自私、不嫉妒怨恨。心静自然少忧烦,心静自然多平安。心要仰望上帝如仰望雨,又张开口祈祷如切慕春雨,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主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的。

有一个名词叫做静修(Meditation),顾名思义就是安静的修行,它是为了内在的安宁和超越所做的操练,我觉得适合我们。如果你立下了早起灵修的心志,就要寻求安静,因为它能带着你飞到天上;如果你立下了传福音的心志,就要寻求安静,从那繁杂的社会中,使人认罪悔改归向神;如果你立志要在神的家中服侍,那就要安静下来,不要因人的排挤和嘲笑而退却。每一个在基督里的人,都一个是安静的人。

做一个安静的人,如同那默默在角落里自在开放的小花儿,阳光之下悠然于天地山川草木之中,将一份淡泊的心归于上主,安享灵里淡然的静美。学会安静、力求安静,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什么是美?有一种美就是安静,静如处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即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惟有听从圣言圣训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

人生不易,人生难度,皆因始祖伊甸园所违背上帝所训。所以我们必须汗流满面,才有饭吃,直到归于土,因为我们是由土来的。既然我们是灰土,那就还要归于灰土,这条人生最终之路,即使以诺活了365岁与上帝同行,最后上帝也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那长生不老是虚空、虚幻的。所以啊,人要感恩、要知足、要悔改、要有爱心、要有慈悲、要有胸怀,这样才能安静。否则内心五味杂陈、“六根未尽”,可不就闹心、烦心,没有安静、自讨苦吃吗?

国人爱面子,为了面子有时候内心“翻江倒海”,无法安静。鲁迅先生《自嘲》诗有云: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先生的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春夏与秋冬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不要活在他人的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中,因为愚意以为这样才能安静。

人的劣根性还有一个就是抱怨、负面的情绪太重,容易怨声载道。这样,何以安静?就如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对现实环境的不满意,抱怨;对吃不到肉不满意,抱怨;对出埃及的辛苦不满意,抱怨;对带领者摩西不满意,抱怨。其结果是当时人民怨声载道,怨声已传入上主的耳中。上主听见,遂发怒,上主的火在他们中燃起,使他们受到惩罚。牢骚多了、抱怨多了、负面情绪大了,能安静吗?虽然生活窘迫,人生失意,但豁达情怀溢满胸臆,不执着、不偏执、不抱怨,安静中享受落花无言,人淡如静谧的湖水深蕴,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们信主就要有信心,就要有爱心,不能自以为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谁都对不起我们。牢骚太盛防肠断,没有了牢骚,没有了负面的情绪,内心定会安静。

主耶稣基督为什么和门徒来到客西马尼园,对他们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祷告?”为了安静下来祷告,主耶稣基督选择要在旷野祷告,因为那里可以安静地和父祷告。在安静中可以和父神诉说;在安静中可以向主祈求祷告;在安静中可以聆听上主的圣言圣训;在安静中可以领悟信仰的真谛。内心有光亮,黑暗自然褪去;内心有安静,烦躁自然消失。我们的内心就是器皿,心广大,世界就辽阔富足;心明亮,前途就会光芒万丈。幸福就是放下浮躁,静守安静。

安静能化作春风细雨,滋润自己和他人。安静的人身心灵都健康,心地善良、饶恕他人,不是事无巨细、斤斤计较;安静的人有善待别人的胸襟,静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大度;安静的人不会去喋喋不休的打扰别人,而是静静地修好自己的心性;安静的人不张扬、不咋呼、不炫耀、不浮夸、不害怕、不急躁,是一种喜怒不形于色,沉心静气、平易逊顺、恭默守静自己信仰、传递福音的,有修养有素质的人;安静的人好像落在好土里的,就是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我们的要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安静,不是让人没心没肺、脱离现实、自我封闭,而是自己要在信仰的真谛中,安静在基督里;要在现实中有一种淡定的姿态,分清什么是重、什么是轻,什么是主、什么是次。

安静的人往往是孤独的人。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不要奢望能倚靠谁,哪怕是至亲至爱。当默然倚靠上主、耐性等候祂,倚靠上主的人好像锡安山,永不动摇。安静就是远离喧嚣,哪怕是孤独、“不合群儿”。信主的人生无处不修行,能在孤独中心静如水,才能在纷扰里安然无恙。雅各为人安静,常住在帐棚里,获得神的喜悦。惟有听从上主的人,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福祉相伴。其实安静的人之所以有福,就是那倚靠上帝,心存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行事纯正、心如止水、古井无波的人。

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应该慢慢安静,尤其是在踏入社会的人,要把一切看平和,看淡泊。安静与内心的丰富从来都不冲突,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孤独,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

我们现在还面临一个事情,就是在教会里、在信仰里也需要安静。教会是人群聚居的地方,在这里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天使,这里会有纷争、会有搅扰、会有异端的抢掠、会有违背信仰的言行、会有我们可能看不惯的人和事。那我们就要有一颗在基督里安静的心、平静的心。不要因此动摇我们的信心,不要对信仰抱有怀疑,要面向神,不看人,做好自己的静修。

有人会说,安静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容易,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在基督里持守我们的信仰,力求安静下来,这应该是一个目标。在平凡的日子里保有心灵的手洁心清,才会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尊严。在雾里看花的五花八门中学会安静,安静行走、安静灵修、安静生活、安静心灵、安静处事、安静为人,幸福就在我们属基督人的心里!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