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化腐朽为神奇 

二十四节气已过“白露”,今天气温是19­°C-31­°C,清晨时分可能在秋叶上看到"白露为霜"的情景,秋天是生命变得安静沉稳的季节。九月的北京,晴朗的天空像幅画,浩瀚湛蓝的天空中常见鸢鹰不断盘旋飞翔,发出一连串宛如串铃的啼,如泣如诉、高亢又尖锐。我常爱坐在后院木桌旁赏"秋",倾听飒飒的秋风,舒服、愉悦,没有夏天的“躁”。

时间过的好快,大叔何汉文已离世近十年了,那年秋天他自愿离开了人世。但他始终活在我们家族人心里,尤其让我怀念,想念他对人生的执着与认真。老家溪畔总有上游飘流下来的浮木或树根,在没瓦斯时代村民还捡拾冲流木头当燃烧柴火,大叔一生从溪旁拾过无数木头回家,不论好质坏料,雕刻技艺娴熟的他都能依木形雕成工艺品或用品,就是所谓的根雕。除了保留原生材质的动人美感,头前溪冲下来的木头总有松木、柏木、杉木甚至桧木,在他鬼斧神工后,成了高级艺术品,这靠艺术家足够的修养和能力才足以展现。雕刻是高级又艰难的艺术,同时又是发现和创造美的艺术,木头在雕工之后立刻改头换面,有了生命力与灵气,东西有了"力"与"气"自然与众不同。

我老家客厅里用了半世纪的一公尺平方不止的不规则形茶桌就是大叔的桧木根雕,许多亲友也有他赠送的作品。看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品又是免费赠送的,亲友自然都很欢喜,何汉文看到物能尽其用心里也高兴。从小在我眼中,大叔就是典型的生活艺术家,一个雕刻天才艺术家利用每块木头的材形与体积,加上构思或创作,先以形传神至以神动人巧妙之作。试想也可能有人拾走那些木头,回家劈柴放入灶炉中,前薪尽,后薪补上,只消一顿饭就化为乌有,尤其现在木雕工艺式微根雕更难求得,谁细想过木雕与根雕是更真实的传薪技艺?

我从大叔的手艺中认识根雕与木雕一脉相承,但木雕不受材形局限,而根雕用料比木雕更天然,也需更独特的文化底蕴。若无基本的文化底蕴、独到的审美眼光甚至丰富的想象力,无法为他人解读树根的另一种面貌,这眼光也是何汉文与众不同的才华。何汉文终生未娶,一生简朴,淡泊名利。精准的雕刻技术使得他性格认真负责、热情执着、守正不阿。他喜欢孩子,也具有儿童世界里的真我情趣,他好奇好动的性格更获很多孩子的喜爱。

青年时期何汉文在竹东偶遇老荣民雕刻家刘郁清,便向他学习雕工。刘郁清当年在台北中华商场拥有店面,其作品在老蒋时代泰国国王来访时被选为国礼之一,有悟性的何汉文便自那位山东人身上习得工夫。后来大叔住一古旧三合老院中的一院,整个房间就是一个木雕世界,从地板到天花板迭放着他毕生作品,在别人眼中看似杂乱无章,但他眼中绝对井然有序,那也是何汉文一辈子追求的艺术符号,细致、奔放。大叔拿着雕刀对任何一块木头的眼神都同样专注认真造就无比的惊叹。何汉文除了善于雕琢,也写得一手好书法,也许审美本来就有共通性吧!

艺术家大叔总是捡拾木头而不砍伐树木,他常让我省察原来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的一生会经历各阶段,一生单身的大叔,能够相聚相处的时间非常可贵,我们要珍惜,更要互爱。何汉文放下锉刀多年后已是“从心所欲”年纪,加上环保意识强烈,他最不愿人质疑他的好木头是砍来的还是捡来的。艺术语言指任何一门艺术都可以有各种独特表现方法与手段,它创造艺术形象与审美价值。木头原是有生命的物体,它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好处,而人类给予的回报应是给予它们别样的韵味,甚至将木头纯朴的质量保存后赋予新的生命,即使残缺也具美丽。

一个月月圆只一次,有人一直在纪念并追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来人生能够相聚的时间那么短暂,感谢主,让我们拥有平安的生活。今天更再次体会到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参马太福音16章26节)祈愿大叔在天家依旧为艺术忙碌并幸福着。相信人人即使分离千里,也能看到同一个月亮,如今大叔与我们活在不同世界但也像从未离去,就像月亮依旧在我心头,斗大又明亮。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