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华东神学院举行“世界基督教史视域下的本土化与中国化”讲座

2023年3月15日下午,华东神学院在本院下礼堂举行“华东讲坛”基督教中国化主题系列的首次讲座。讲坛邀请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导,北京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张志刚教授为全体师生做了题为“世界基督教史视域下的本土化与中国化”的学术讲座。

华东神学院举行讲座.jpg

讲座开始前,本院谢炳国院长对张教授表示欢迎和感谢。谢院长介绍到,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在谈及宗教工作时多次强调,要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华东神学院在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华东讲坛”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平台,邀请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的系列学术讲座,目的是为了开阔我院师生的视野,使大家除了神学课程之外,能够从更广阔、更多元的角度地认识到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走中国化道路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从而进一步推进我院基督教中国化的实践工作。

在讲座中,张志刚教授围绕“本土化”这个普遍概念,以历史时间为顺序、思想特点为脉络、代表人物为线索,考察了基督教思想史上三个典型阶段的关键例证:神学思想初创时期的基督教希腊化,体现在“教会语言的希腊化”与“神哲学思想的希腊化”;宗教改革时期路德经典翻译解释的民族化,体现在语言形态上的“民族化、地域化”及经典诠释、教义思想上的“处境化”与“时代化”;晚近动向的“解放神学”立足拉美社会的极端贫困现实,力克欧美学界的政治神学空谈,趋于经典解释角色及其方法的处境化与本土化。这三个例证表明了错综复杂的“本土化”概念内涵,横向交织、纵向关联,论证了“本土化”不是“食概念不化”之照搬照抄,而是因地制宜地灵活适应,这是世界各大宗教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由此证实,“中国化”是“本土化”的具体表现,“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包括“基督教中国化”是合乎世界宗教史所普遍揭示的生存发展规律的。

张教授的精彩讲座引发全院师生的强烈共鸣与深度思考。大家认为,在“本土化”共性之上探索“中国化”的个性,促使我们在坚持核心信仰不变的基础上,能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处境,增强中国身份意识、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有助于我们树立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正面健康的形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力量。

原文链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