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徒成为新人后当有的特征

基督徒被称为“新造的人”(:林后5:17),应该具有新的生命,行事为人要能够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很多基督徒都在努力成为新人,那么新人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价值观的转变

很多弟兄姐妹信主后,都非常渴慕主的话语,热心于教会的事工,他(她)们每周都到教堂里礼拜,经常向主祷告,参加查经班、团契活动,投身到教会的侍奉。 这些事都是蒙主喜悦的,然而他关注的不单只是这些,而是更看重我们价值观的更新。要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去爱祂,能够真正地遵行祂的旨意(约14:23-24)。因此,我们的价值观要从贪爱世界的名利地位转为爱主耶稣;从自我夸耀转为荣耀主;从好与人争斗转为宽恕、怜悯人。有位著名的神学家甚至说,判定基督徒信仰真伪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看他(她)的终极价值观在哪?是为了天国的荣耀?还是仅仅为了得到世界的利益?

大家都知道奴隶贩子约翰·牛顿悔改信主的事。但如果我们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站在那个时代的属世标准,就会知道,他能够放弃奴隶贸易,改恶从善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倘若没有更新的生命,价值观得到改变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当时奴隶贸易是暴力产业,从业者每次贩奴都可得到百分之几百的利润,最高者甚至高达百分之一千,不少英国人都因此发了大财,跻身上流社会。约翰·牛顿信主后,热忱爱主,把天国的事业作为其毕生的追求,即使在极大的诱惑面前,他都能处之泰然。为了遵行主的教导,他宁可放弃赚大钱,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甘愿做一名普通、清寒的传道人。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并给英国废奴领袖威伯福斯极大鼓励,使他最终得以以“非暴力”手段废除了这一罪恶制度。

耶稣基督的真理以及天国的荣耀应成为我们终极的追求,因为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具有永恒性,不值得我们过度地贪爱。我们也不能既爱基督,也爱世界,因为这是主所不喜悦的。(太6:24,约一2:15)

二、行事上荣神益人

当我们价值观得到更新时,那么我们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是以主耶稣的教导与造就他人为转移的。真正心意更新的基督徒会在真理上不断长进(弗4:13-14),过蒙主喜悦的圣洁生活(帖前4:7),积极地广传基督的福音(太28:19),对人充满怜悯,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太25:34-40)。

厦门竹树堂的建立者美国归正会打马字牧师,1847年来到厦门。在这块土地上为主辛勤工作了40多年。他不辞劳苦,积极传播福音,足迹遍及闽南各地。当时有人评价到:“打马字到来以前,这里没有教堂,没有教会学校和医院,只有三个教徒。而当他离开时,厦门地区已经有2000名教徒,17所教堂,一所神学院,以及几所学校和医院。”由此足见他工作的果效之大。

打马字大力推动华人教会自立,但他不单只建立圣殿,更重视圣徒的建造。他以《圣经》为根基,遵循《威斯敏斯特信条》和《多特信条》所宣布的教义来造就华人信徒。在他与同工的培养下,叶汉章、黄和成、林至诚等华人信徒都成为主所合用的器皿。

打马字也充满爱心,帮助了不少患难中的人。叶汉章一家因为遭遇暴乱而家产荡尽,被迫流落街头。打马字牧师见状,立刻把自家的房间腾出来,收留了他们一家。当时中国还未开放,社会观念很封建,广大妇女饱受遗弃、无知、缠足之苦。在打马字的大力支持下,他的两个女儿建立怜儿堂收容被丢弃的女婴,创办女学为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并参与禁戒缠足的运动。

三、为基督作见证

我们常会听一些人说,我不愿信主,因为教会里面的人在行为上也不过如此。可见,基督徒在世人面前的见证是何等重要。我们作为天国的子民,就好像是天国在世界的代表。非信徒在还未认识基督以前,都是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去了解我们所信仰的这位真神,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非信徒对主的看法。因此,当基督徒做到荣神益人时,那么他(她)就能够为基督作见证,在世人面前彰显主的荣美,成为世上的光与盐(太5:13-16,约13:35)。很多人信主都是通过基督徒的美好见证,而感受到主耶稣的大爱,进而认识了祂的真理。

有个叫正幸尻枝的日本人,他从小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积极参加日本的对外侵略,甚至加入了神风特攻队。日本战败后,他回到家乡,发现住宅因轰炸而损毁。重修房子需要材料,可他身无分文,就去一位西方宣教士家里行窃。宣教士发现后,不仅没有责骂他,反而将自己的建筑材料慷慨地送给了他,使他得以重建家园。正幸尻枝深受感动,从此帮助宣教士工作,只是还不愿意接受主。后来宣教士为抢救一位深陷火海的当地人而献出生命。正幸尻枝因着这位宣教士的义举真正明白基督的博爱,受洗归入主的名下,日后更是成为一位传道人。他后来回忆说:“宣教士生前说过,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献给这片土地,因见证了这事,我才信了主。”

愿弟兄姐妹们心意不断更新,多行荣神益人的美事,去见证基督的荣耀,成为蒙主喜悦的新人。

(本文作者为福建厦门鼓浪屿三一堂信徒。)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