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睚鲁看忍耐的好处

福音书中出现的睚鲁是一个管理犹太人会堂的人,在犹太人中拥有比较崇高的声望地位,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之所以出现在圣经中,被大家所认识,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女儿生病快要死了,他来为她的女儿求告耶稣帮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自己在求告耶稣时,看见及经历了非凡的事情,不仅使他的女儿得以复活,因着过程中的忍耐,使他的信心得到了锻炼。

睚鲁在求告主耶稣帮忙时,从其表现和态度来看是非常友好虔诚,无可挑剔的,“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求耶稣到他家里去。”(路8:41)“俯伏”在原文中有完全跪在耶稣的脚前,五体投地的意思,字里行间都能显示出睚鲁对主耶稣的无比尊重,和恳切的祈求。

对于这种有地位的人,能够对主耶稣有如此的尊重,是非常少见的,即便是在四福音书中也找不了多少这样的人。按理来讲,睚鲁的态度有了,又有实际的行动和需要,主耶稣应该是非常乐意帮这个忙的,因为他本是为了有需要的人而来。事实上,主耶稣确实欣然乐意的接受了睚鲁的请求,愿意前去他的家里帮助他的女儿。(路8:42)

然而,对比来看,让人有些感到想不通的是,主耶稣并没有因为睚鲁女儿就要死了,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争取时间,像他医治大臣的儿子一样,实行“远程医治”,只用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他乃是反其道而行之,慢悠悠的随着睚鲁而去,非要亲自到睚鲁家里去医治他的女儿方可。其实主耶稣完全可以用一句话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偏偏随睚鲁到他家里去呢?

根据上下文来看,主耶稣之所以要“多此一举”,完全是为了睚鲁考虑,因为祂不仅要医治他的女儿,让她从死里复生;更要借着这件事,锻炼睚鲁的信心和耐心,得着他们的灵魂,好让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能得福。从他们去往睚鲁家的过程来看,主耶稣主要通过三个事件来锻炼睚鲁的信心和耐心。

首先,通过患血漏的妇人来锻炼他。经文中说到,“耶稣去的时候,众人拥挤他。”(路8:42)就在拥挤的路程中,有一个患血漏的妇人大胆的摸了下主耶稣的衣裳,血漏便立刻好了。主耶稣也立刻停下了脚步,询问经过,知道是患血漏的妇人后。主耶稣并没有继续前进,而是与她对话,耐心的听完了血漏妇人对整个事件的叙述。(参路8:43-48)

这件事对血漏的妇人来说是个福音,自己不仅得了医治,而且还与主耶稣进行了完整的对话。但,对于睚鲁来说并一定是个好事,关键在于他怎么看。若睚鲁从中看到血漏妇人仅仅摸了下耶稣的衣裳便得了医治,定会从中得着鼓励,深信再大的问题耶稣也可以解决,他的女儿绝对有救了,找对人了。若他没有看见这些,仅仅看见了耶稣因为此事而耽误了时间,没有及时去医治他的女儿,便可能会气急败坏,离耶稣而去。

其次,通过他女儿死了的消息来锻炼他。就在主耶稣与血漏妇人对完话后,在半路上,睚鲁家的仆人赶来了,告诉他们一个不幸的消息,睚鲁的女儿死了。既然死了,那么还要劳动耶稣吗?就如睚鲁家仆人说的那样,“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路8:49)这条消息如晴天霹雳,还要不要随着耶稣继续前进?还好,他相信了主耶稣“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路8:50)的话,没有放弃,继续跟着主耶稣往自己的家里去。

最后,通过众人的嘲笑来锻炼他。当主耶稣到了睚鲁家里的时候,对众人说了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嘲笑:“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路8:52)面对睚鲁的女儿已经死了的事实,当众人听了主耶稣的这句话,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不相信,所以对主耶稣的嗤之以鼻也随之而来。那么,睚鲁怎么选择呢?像众人一样对耶稣的话嗤之以鼻吗?我们没有看见睚鲁有任何这样的反应,看见的是他随主耶稣进了屋,随后他的女儿就立刻起来了。

从整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睚鲁的女儿之所以能够死而复生,乃是因为睚鲁有充足的耐心,他在一个挑战又一个挑战中,始终保持着耐心,没有放弃,始终相信主耶稣的话,最终成就了此事。通过上文,我们也就清楚的看到了主耶稣的良苦用心,祂之所以没有像医治达大臣的儿子那样,实行“远程医治”,也是为睚鲁考虑,祂要借着行走的过程,在一个又一个事件,来锻炼他耐心和信心,不仅要使他的女儿死里复生,更要让睚鲁成为一个有信心的人。

经上说:“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3-4)这节经文说的很清楚,信心经过试验后的结果就是会生出忍耐来,而忍耐若是成功的话,就会成全完备。若相反,没有信心就不会有忍耐,没有忍耐也就不会有好的信心。睚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危难的时刻里,始终保持着忍耐之心,相信耶稣和他说的话,以致成为蒙福的人。相反,我们要以出埃及时的犹太人为警戒,他们在旷野中极度缺乏的就是忍耐,怨天尤人,以致四十天的路最终走了四十年。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