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智慧与信仰:寻找生命的意义与幸福

每个人都在广阔的生命河流中航行,寻找着个人存在的深刻意义与持久的幸福。一些人或许像寓言中的“猪”,沉溺于物质世界的丰饶和感官的即时快乐,却忽略了内心深处悄然蔓延的空虚与烦恼。他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物质的锁链束缚,而忘记了灵魂的渴望。另一些人则选择了“苏格拉底”式的道路,他们不满足于表象的愉悦,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和真理。他们知道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对知识的探索,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信仰的坚守。他们通过不懈的追问和思考,逐渐揭开了内心满足和快乐的面纱。他们的生活虽然可能伴随着挑战和困难,却充满了成长和发现的喜悦。

经过二十多年的岁月洗礼,我在生活中体验到了无数的欢乐时刻,同时也遭遇了挫败,感受过寂寞与无奈,焦虑时不时地浮现心头。我常常问自己人到底应该如何活着?如何活着才能快乐?可是,想来想去,我惊恐地意识到:在过往的岁月里,我是否一直过着“猪”一般的生活?尽管生活中不乏饮食之乐和欢愉之时,从不缺乏社交的喧嚣,总是忙碌于各种圈子,同时细心打造自己的小世界,但为何我的烦恼和焦虑却与日俱增?

因为人有虚幻的憧憬,总怀有过度的希望,所以才时常失望、遗憾。在还没有认识主耶稣基督这个生命和喜乐的源头之前,身处茫茫的人世,我好像形孤影只的一叶帆,在空寂苍茫的海上飘着,没有方向,没有声音,没有风,也说不清哪里有阳光。社会的现实和残酷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外界似乎总在无休止地诱惑着我,使我疲于奔命,迷失自我。在生命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晚上下班后,习惯性地回家就打开电邮,查看邮件里收到的问候,或是刷朋友圈,偶尔发一个无聊、无病呻吟的图片配上做作的文案,不断翻看是否有朋友的评论和点赞,感到空前的寂寞和绝望。也会通过微信和朋友诉说灵魂深处的忧伤,可是放下手机,却有种重重的失落感。因为这种相知是在一份虚拟之中,无法让我完全依靠。

在黑夜的孤独中,我内心深处渴望真爱的温暖,却迷失在烟酒和刺激音乐中。这种寂寞的深沉,让生活的艰辛更加沉重,如同迷失在黑暗之中,很难寻得一丝真实的平静和安宁。在这样的夜晚,沉浸在虚无中,常常发现自己在琐事中消耗着过多的精力从而越发痛苦。生活的挑战和压力仿佛要将我扭曲。

之前很多的好心人告诉过我,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了,上帝是你的答案。但我却固执地认为,登上信仰的阶梯是高难度动作,应该还有别的通往幸福的道路。这几年我经历了各种大起大落,争而不得,遗憾失望,逐渐明白上帝给我指明的信仰之路是最正确、最直接的幸福途径。《圣经》中有记载,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

在我看来做一头猪,即便没有温饱之虞,但必须要生活在猪圈里,时刻置身于主人的监控之下。而且,为了把猪养得肥肥胖胖、温温顺顺,主人可能还要在它们耳朵里灌上蜡,让它们听不到猪圈之外的声音。如果一头猪生来一直生活在猪圈也就罢了,它未必会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假如一头被圈养的猪见过野猪的生活,闻到过广袤树林的花香,听到过山野深处的鸟鸣,它总难免要有逃离猪圈的念头,而这是万万不被允许的。本来它以为,天下的猪都是平等的,都有同样的快乐,但它很快就会发现,即使在同一个猪圈里,也会有一些高级的猪,有一些更强大的猪,而那些弱小的猪总是要被欺负。猪可能没有上进心和羞耻心,但却难免有嫉妒心,况且,被欺负的猪是没有办法真正快乐的。

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他的智商完全有能力发财致富,但事实上,他几乎一生都在贫穷之中度过,视金钱如粪土。不管什么季节,他总是破衣烂衫,要么在雅典的街头和人们交谈,要么在陋室里和朋友们争论。不管他如何谦虚地说自己无知,不管他的生活状态何等不堪,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两个东西:“爱”和“智慧”,这两个字合起来在古希腊语中就是哲学。

只有真正智慧的人,才会如苏格拉底一样洞穿人生真相,享受真正的自由和富有。苏格拉底诲人不倦,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但他从来不收学费,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其中著名的有柏拉图和色诺芬,他的思想也都是通过和门徒对话的方式记录下来。他将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从不担心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流传,临死前只是叮嘱让他的学生克雷多帮他买一只鸡还给债主。只有对自己高度自信的人,才会如苏格拉底一样拥有最真实的友谊和知音。

苏格拉底一生所推崇的,是真理、正义、美德和良知。他一直试图在解答,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为什么人们会遭受心灵上的痛苦,如何才能正确地思考,怎样才能最好地治理国家。尽管他所探讨的都是严肃的问题,但表达的方式却是诙谐幽默的。苏格拉底总是提出一些日常中的问题,诱导别人去思索,去回答,拨茧抽丝,轻松愉快地纠正对方的错误,使其不失面子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坦诚豁达的人,才能如苏格拉底一样平等待人,毫无芥蒂。

苏格拉底对陈规陋习深恶痛绝,他所痛心的是人类的愚昧,因此他更坚信知识的力量,终其一生都不放弃以唤醒良知来和邪恶对抗。他坚持自我反思,从不惧怕承认自己的无知,认为没有自我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同时又藐视权贵,痛恨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嫉恶如仇。只有积极乐观的人,才能如苏格拉底一样不惧孤独和打击,坚持自己的信念。

虽然苏格拉底是一个少数派,但他是一个积极的行动主义者,坚定、理性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对知识的不懈探求、对正义的极度崇尚、对城邦事务的热情关心、对后人们的无私施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希腊另一位著名的享乐主义哲学家伊比鸠鲁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来自友谊、自由和思考,在这几个方面,谁能比苏格拉底拥有的幸福和快乐更多呢?

1863年英国人约翰·密尔在《功利主义》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宁肯做不快乐的人,也不要做快乐的猪;宁肯做痛苦的苏格拉底,也不要做快乐的傻瓜。”密尔说这句话的原意,无非是想说明快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猪的快乐是要不得的。密尔这个说法,是为了表示他和他的老师、功利主义的先驱杰里米·边沁有不同意见,后者曾经认为,快乐没有高低之分。密尔并没有说人生一定是不快乐的,更没有说苏格拉底一定是痛苦的。

苏格拉底的快乐,是来自他的清醒与理性;而猪的快乐则是来自他的无知和愚蠢。所以,猪的快乐,是做猪最大的不幸;当猪开始意识到烦恼,开始特立独行,他才开始踏上“非猪化”这一惊心动魄的旅程。

那么如何在智慧和信仰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内心的和谐呢?或许,我们可以从苏格拉底的箴言中得到启示。他说:“一个好女人,能把男人变成快乐的人;一个坏女人,能把男人变成哲学家。“这不仅是对爱情的一种幽默诠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深刻理解。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成长的催化剂。最终,无论是追求智慧,还是寻求信仰,我们都在寻找一种能够让我们内心感到满足和幸福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更要有智慧去发现生命中的美好和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和喜乐。

《圣经》提醒我们,“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信仰可以成为我们的依靠和力量。在沉思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神圣的体验。“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在祈祷和静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神的呼唤和安慰,让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安宁。

当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神的爱时,就像在花开的声音中流泪一样,我们可以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神的恩典。《圣经》中说:“耶和华-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番3:17)在神的爱中,我们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希望,让内心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喜乐。

在这个心灵之约的旅程中,我学会了接受和面对寂寞。寂寞成为我与耶稣基督交心的驿站,我在那里倾诉所有的不满、愤恨和积怨。从他那里,我获得了勇气去面对无助、彷徨、沮丧以及生活中的苦痛;在他那里,我找到了心灵的真正安宁和喜乐。感恩神在我生命中安排了很多的朋友,通过他们,我在寂寞中更深刻地思考生命中超越日常的事物。感谢神为我再次带来寂寞这独特的风景,让我在其中向神祈求和祷告。只有在这时,我才能真正领悟寂寞的真谛。

当寂寞来临时,我喜欢将自己融入神的怀抱,细细品味神无限的恩典。在这个瞬间,我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寂寞不再是一种孤独,而是一种与神亲近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神的爱与恩典。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