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首页>文化>正文>

翁雅各:基督徒与奥运

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同一个世界(ONE WORLD),同一个梦想(ONE DREAM)”,是北京奥运的口号。预示着 “北京的梦想连接着整个世界,连接着所有人的奥运情结。”世界瞻目,国人欢呼。基督徒也有份于这一梦想与情节情结。

据有关资料考证: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可分为古代与现代两个部份。

一、古奥运与《圣经》教训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见著于文字,是在B.C.776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地点在希腊的奥林匹克山谷中。到A.D.394年,因运动会有祭祀希腊诸神的活动,被当时已经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提奥多修(Theodosius)取缔。期间奥运会被停赛长达1500年。

其实,从《圣经》来看,基督教的教训,是看重强身健体的运动的。与奥林匹克比赛带来的增强体质的精神并不相悖。比如:“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 (箴20∶29)。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同时期所产生的《圣经》经卷中,用体育运动作属灵追求预表的经文,就更多了。比如:“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赛40∶31);“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是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林前9:24);“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 (林前9∶26);“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腓3∶13-14);“操练身体” (提前4∶8)。可见强身健体的体育精神,不仅国家、民族需要,而且也是教会事工的基础,是属灵追求和预表。在保罗的书信里运用较多,可见他对当时的奥林匹克运动理解比较深入。

二、基督徒与现代奥运

现代奥运,起始于1896年4月。 1875年至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 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1892年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1863-1937)公开倡议恢复奥运会,他认会恢复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传统,对于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索邦神学院隆重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4月,雅典举办了第一届奥运会。以后每隔四年举办一次。至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已经是第29届了。


顾拜旦因首发创议恢复奥运,被世人尊称为“现代奥运之父”。他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他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建立在某种哲学和宗教理论上的学说”,也是“青年们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奥林匹克向着“和平,友谊,进步”发展,顾拜旦提出了“奥运精神”,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体育盛会。
1913年,顾拜旦构思设计制作奥运会会旗和会徽。是长方形,白底无边,中间有五个相套连的圆环。五环是由五种颜色组成:蓝色代表欧洲,黑色代表非洲,红色代表美洲(北美及中、南美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大洋洲;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

1919年4月,瑞士洛桑举办了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在会上的演说文稿。归纳他的文稿内容,不难看出他的意图,使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与基督教训有着相似之处――

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

他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参路2:40、52)。

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参撒上2:7-8,路4:18)。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也有翻译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是以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为出发点,绝非号召人们单纯为夺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他认会,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参赛9:7,11:4-5)。

在他所著的《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

三、中国的基督徒与奥林匹克情节

要谈说中国与奥林匹克的情节,就不得不提说中国的基督教与基督徒。中国的现代各式体育运动与各种现代的教育模式,是随着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中国的基督徒成了中国奥运情结的先驱。“中国奥运的先驱”张伯苓,“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都是敬虔的基督徒。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奥运大门打开了。时代只所以选择他们作这一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基督教的信仰,给他们作开门的工作提供了放便。

张伯苓先生(1876-1951),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是同时代的人,同为卓越的教育家。曾留学日本、美国。1909年受洗归主。后加入了基督教青年会,1918年当选天津青年会董事会董事长,并创办南开大学。1920年4月任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大会主席。

基督教传入中国后积极介绍西方体育,基督教青年会又率先垂范。基督教青年会积极倡导以德、智、体、美健全人格,在当时封建落后的中国无异于一股清新的空气。许多体育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等都是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引入中国的。张伯苓先生最早也是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听说了奥运会,并对此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据1908年出版的《Tiantsin Young Men》记载,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月24日,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雅典的奥运会”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首次提出:“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并提出了如何聘请教练的计划。张伯苓先生是历史上明确提出参加奥运会并提出具体措施的第一个中国人。

1909年(清宣统元年)1月,张伯苓曾亲临伦敦第四届奥运会,随后在南开校园向学生们介绍了奥运会的盛况,他自己则成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10月9日-13日,在张伯苓的指导下,南开中学堂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联合举办了年度运动会。发奖大会上,张伯苓再次以“中国与国际奥委会”为题作了充满激情的演讲,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开展。

张伯苓先生信仰虔诚,又思想开放,热心教育和体育事业。1910年10月,他联合上海、天津等地基督教青年会热心体育的人士,在南京共同筹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并以赛会发起者、总裁判的身份,率先发起了全国学校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社会体育组织。1912年,他参与发起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和远东运动会,并积极与国际奥委会联系。国际奥委会曾正式通知中国,可筹备参加1916年的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会议,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未能如愿。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远东体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张伯苓从1920年起担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长,1924年5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他担任名誉会长。1931年,在张伯苓等人的努力下,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第一次选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因当时的民国政府经费穷迫,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基督徒将军),拿出八千银元作经费支助参赛的运动员。东北大学体育系的毕业生刘长春,作为唯一参赛的运动员,代表四亿中国人,开创了中国参与奥运的历史先河。虽因各种原因,在预赛中被淘汰,但拉开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序幕。

王正廷(1882―1961),从曾祖父开始就已经归信基督,父亲是牧师。他自幼接受基督教信仰的熏陶,明白真理,并接受洗礼。少年时代,在家乡宁波,接受正规的基督教学校教育,十分喜欢学校从西方引进的体操、田径、圆场棒球等近代体育项目,成为学校体育运动主力,体魄得到了锻炼。完成学业后,北上天津,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并毕业,后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06年在日本东京任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日本分会总干事。1912年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与张伯苓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后长期任理事长。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北洋政府工商部次长、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等职。国民党政府期间曾任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1919年,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以拒绝在损害中国主权之《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受到舆论普遍赞扬。自1921年起任北京中国大学校长。由于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关系,他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他在全国体育组织及筹备国内、国际重要赛事中担任要职。1922年,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和远东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1924年,被推选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1933年任该会主席董事。他支持1632年,以刘长春为唯一运动员,参与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1936年和1948年,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总领队,率团先后参加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1961年5月因患喉癌在香港圣德勒撒医院逝世,香港圣公会在圣约翰大礼堂为其举行由千人出席的安息礼拜。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体育事业被排斥在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之外。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的决议。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正式宣布,批准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名古屋会议上通过的决议。1984年,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的奥动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展示风彩。许海峰一声枪响,拿下了中华儿女的第一块奥运金牌,“零的纪录”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队获得了15金8银9铜共32面奖牌的好成绩,金牌数位列三甲,使世界透过体育竞技的视角看到了一个正在和平崛起中国的全新形象。

2008,圆梦中国。从1907年10月24日提出梦想,到2008年实现梦想,中国人整整用了100年。2001年7月13日,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那一刻,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为之欢欣,因为百年梦想即将成真,“今夜无人入睡”的歌声彻夜唱响,至今犹在耳际。

2008年1月召开的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作出了“关于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决议”,与会代表不仅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祈祷,而且号召所有的基督徒为奥运会的举办尽上力所能及的服务。

在传递奥运圣火的队伍里,有许多肢体在各地成了火炬手,其中还有五位是牧师。这次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参赛的成员中,有许多是已经归信耶稣基督的肢体,他们将“争金夺银”为国争光。中国基督教两会,为这次运动会预备了八万多册的免费赠送的“奥运版《圣经》”(包括单印本)。还为基督教奥运赛区祈祷室,提供几十人的志愿服务者。

在已经参加过的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已经赢得了116枚金牌,在这些奖牌中,也有基督徒的汗水与功劳。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值此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之际,我们热切期望北京奥运会能成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