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郑大教授基于教会调研谈基督教中国化

清明节刚过,关于基督徒能不能祭祖、怎么祭的问题又经过了一番热切讨论。祭祖问题可以说是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碰撞点,基督徒能不能祭祖?面对一些传统节日,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认识差别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对于现在热议的“基督教中国化”又有怎样的启发呢?

在近日于江西举行的“利玛窦与南昌:教会中国化暨本地化”研讨会上,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韩恒副教授以“从本地化视野看基督徒如何过春节?——基于河南农村教会春节活动的实践考察”为题做了分享。

2017年春节寒假期间,在河南圣经学校神学生的帮助下,韩恒等人在河南农村教会发放了近1500份调查问卷,其中超过80%调查对象在县级(包含)以下乡镇村居住,基本可以反映农村教会真实情况。

在基督徒如何过春节的问题上,第一个调查的问题就是祭祖态度,结果发现大部分信徒反对的是祭祖本身,但也有部分信徒反对的是祭祖的形式,如果改变传统的祭祖方式,用送鲜花的方式代替烧纸,部分基督徒可能会接受春节期间的祭祖习俗。韩恒表示,“这为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重要启示”。

除了祭祖问题,还有贴春联、守岁、吃饺子等,调查发现,对于这些习俗,基督教既有遵从,比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也有拒绝,比如祭祖;还有创新,比如,尽管基督徒也贴春联、贴年画,但书写的内容都是与基督教信仰相关的内容。

除了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基督徒还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一些基督教的活动,比如主内拜年、以祷告的形式怀念去世的亲人,教会也会举办新春赞美会、打工会、新年学习班等。

通过对本次调查的分析,韩恒指出,尽管大部分信徒觉得自己与非基督徒的过年方式差异很大,但事实上,信徒对待春节习俗的态度以及春节中的行为表现,与非基督徒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大,差异更多的体现在祭祖的态度和祭祖的行为上。即便对于祭祖,部分信徒反对的更多是祭祖的形式,而不是祭祖本身。如果改变一下祭祖的方式,基督徒未必不愿意祭祖。

韩恒指出,宗教有文字上的宗教和生活中的宗教之分。文字上的宗教更多的体现神学家、哲学家的理论中,是理论家对于宗教的构建与想象,而生活中的宗教更多的体现在信徒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是宗教的真实状态,是活的宗教。

他发现,“从文字上的宗教来看,当下的基督教急需中国化,但从实践中的基督教来看,基督教可能已经中国化、非常中国化”。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