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神学生思考:教会不是乌托邦

相信我们都有过如此的经历,在未信主之前,听人讲到教会,讲到信仰,讲到上帝,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画面是“基督徒都是一家人,彼此扶持、彼此相爱,他们可以凭着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作为在世行事为人的准则,因此他们心中对罪恶有着区别与一般世俗人的自律。他们美好,充满爱心。”并且在我们进入教会之后,也带着这样的思想开始了慢慢服侍之路。但是,当我们在教会待的时间长了,服侍的多了,事情渐渐变得不一样了。就是这样一个本该干净纯洁的地方却不免藏污纳垢,而原先看似混乱的社会中也不乏真性情之人。甚至多次在我向别人传福音之时,被告之他原本就是基督徒,只是后来放弃了信仰。究其原因,竟是因为教会和他之前的想法相去甚远,本来认为教会是一个充满爱与接纳的地方,进去后发现并不是这样,乃是充满纷争,议论指责之地,更不免打着上帝是完全接纳罪人的旗号干各种罪恶的事情。遥想起初带领我信主的姊妹给我的忠告:“你与主内的弟兄姊妹相处时,一定要摆好心态,不要抱过高期待,因为人人都是罪人。”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思考:“教会不是乌托邦。”

什么是乌托邦?

乌托邦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在书中,苏格拉底面对乌烟瘴气的社会,构造了一个纯粹想象的尽善尽美的正义美好社会,但是这个美好社会是不可能实现与达到的,故此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再后来,有许多作品沿袭与充实了这一思想,诸如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莫尔的《乌托邦》及至后来的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这样一个乌托邦之城。在其中我们会发现,乌托邦思想都是由个人针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无法解决的社会弊端,试图从总体上重新设计一种具有终极性价值诉求的理想社会模式。几乎所有关于乌托邦的作者都在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之间做鲜明对比,描述和揭示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后,与之对应的就是超越现实之上的理想社会。这就决定了乌托邦思想中的一些制度安排和设计等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彻底实现或实施。从本质上讲,它只是一种理念,是衡量现实社会的正义与否,完善程度如何的价值尺度,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构想。乌托邦思想者们也曾考虑到他们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在当下实现的可能性,如柏拉图只试图把他所设计的理想国建立在人们的心中,并不期待理想国设计方案能够在现实中付诸行动。他认为由他设想的理想国家只要能够成为现实社会中人们学习的一个样板,最终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他们并不指望所设想的乌托邦的理想社会能够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得到充分实现,更加相信所构建的理想社会在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中起到原初模型的作用。正如康帕内拉在写作《太阳城》所提及的“一个力所能及可以效法的榜样。”他们相信在现实社会之外还有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但并不由此付诸实际行动来达到实现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采取一种沉思方式给予当下现实社会以启迪、警世、反思和批判。故此乌托邦最原始最本真的含义就是一种空想。

现今信徒对教会的臆想

正如文章开头所记载,在未信主之前,听人讲到教会,讲到信仰,讲到上帝,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画面是“基督徒都是一家人,彼此扶持、彼此相爱,他们可以凭着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作为在世行事为人的准则,因此他们心中对罪恶有着区别与一般世俗人的自律。他们美好,充满爱心。”于是事后,我们也带着同样的先入为主的思想进入教会,虽然我们也被警告之“教会也都是罪人组成的”,但我们头脑中潜意识里还是愿意承认教会里面的人较没有信主的人更加富有爱心,爱慕真理,且远离罪恶。当我们渐渐融入教会这个庞大团体中,发现牧师也会犯罪,同工也会彼此指责谩骂,信徒间也会彼此议论分门别类,我们原先对教会乌托邦式的思想被打破了,才发现看似纯净的教会却藏污纳垢,看似浑浊的社会也不乏真性情之人,甚至有些人一针见血地道出“基督徒还不如一个不信主之人”的感言,当然这句感言是建立在之前对基督徒过高的评价与期待之下所做出的,换句话说就是基督徒的道德底线是不信主之人的道德上线,基督徒被各种脑补成伟大完全的代言,一旦与基督徒真实亲密地接触,之前所构建的价值观立即崩溃。由此就带来了两种后果:一是很多人会在教会中受伤,二是因着不能接纳基督徒的不完全开始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议论别人、审判别人。不得不承认,相比非信徒带来的伤害,我们会更加对信徒的伤害耿耿于怀,相比非信徒犯罪,我们会更加对信徒的犯罪万般苛责。这便是教会不能彼此相爱,彼此接纳的原因了。

如何正确看待教会

在《十日谈》中,有一篇文章令我印象很深刻,故事讲到有一位天主教徒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他有一位朋友是个犹太人,同样品德高尚但信仰犹太教。这位天主教徒听说犹太教虚伪,担心好友灵魂落入地狱,于是天天劝说朋友放弃犹太教改信天主教。在朋友天天的教唆下,这位犹太人终于做了妥协,初步同意改信天主教,但前提是他必须亲自到罗马一趟,亲眼看看教皇和四大红衣教主的所作所为,如果真如朋友说的这么好,他将立刻改信天主教。天主教徒听后有些心虚,因为他知道教皇与他的同僚们过着怎样荒淫无耻的生活,但犹太人依然坚持。最终犹太人到了罗马,果然发现了天主教从上至下全是寡廉鲜耻的货色。犹太人看透这一切,即刻启程回家。天主教徒听说朋友回来即刻前去拜访,令天主教徒大吃一惊的是朋友居然做出了改信天主教的决定。朋友说道:“罗马已然成了一切罪恶的大熔炉,然而现实却是无论这伙蛀虫如何想搞垮天主教,它依然屹立不倒,反而日益发扬光大,这一定有圣灵给它做支柱。”今日的教会亦是如此,里面充满各样败坏罪恶,甚至世上都没有的事都会在教会发生(这点我们从保罗书信亦可看明),然而就是这样的教会却屹立不倒反而越发兴旺,无论人怎样败坏,但神依然做工,为祂所建立的教会负责。

再者,前文提到的乌托邦思想也并非毫无价值可言,文章指出的信徒中乌托邦的思想并非原本的乌托邦思想,乃是被现代性价值观所浸染过的乌托邦思想,即不再把乌托邦思想单纯作为对现实的批判和警世,还把所设想的乌托邦作为可期待可实现的目标加以尝试。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中营大屠杀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受了一种意识形态的诱导,即为了缔造一个更加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一个更加高等的种族,应当剔除一切劣质者,包括有病者,无论身体精神层面,都不适宜繁殖,而犹太人在当时看来正是这样一种劣质种族。希特勒为了促成这样一个乌托邦社会的实现而付诸了暴虐残忍的行动。类比教会亦是同理,如果期望乌托邦式教会可以实现,只能通过改变组成教会的每一个基督徒来实现,使每一个基督徒都完全像耶稣基督一样圣洁方可,而现实是每一个人都不是完全人,都是罪人,并且一生都只会追求完全圣洁而无法达到完全圣洁,故此乌托邦式的教会不可能实现。当抱有想要使之实现的乌托邦思想最终只会受伤和变得麻木不仁。而前文提及乌托邦思想的本意具有构想一个理想完美社会,与现实不完美社会形成一个维度,以此批判自身、自我反思,以达到相比现在更好的社会。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完美无缺的,人只能去信仰和体悟,力求使自身趋于完善完满,却永远无法认知、实现或成为上帝。而教会正是如此,有一个美好的上帝之城作为榜样,虽然我们并不完全,但却因着盼望完全的心不断的追求完全,并不断的靠近完全。组成教会的每一个基督徒就是一个不完全但不断渴望追求完全的人。对别人有所接纳,对自己有所提升。

(本文作者系山西教会一名传道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