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徒之间的矛盾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爱的团契”、“神的圣殿”、“信徒的家园”,基督徒来到神的圣殿、属灵的世界里,手棒圣经,低头专心祷告,都是带着感恩和救赎的愿望,虔诚信主。

基督徒们集合在一起,本应该和眭相爱,你谦我让,心无旁骛地为神做美好的见证。但由于今天的教会,是由人组成于地上,生存在世俗世界之中,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存在左、中、右,教会也是如此。

前段时间,有非信徒(也有个别信主多年的)朋友问我“你们教会是讲爱的,应该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但我们为何总听到教会信徒之间出现矛盾的事? 彼此论断? 争斗、私欲、嫉妒呢? 你们是兄弟姐妹,为什么还会口舌不断,甚至睚眦必报呢?” 等等问题。

其实,教会内部弟兄姊妹相互之间,有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纷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化解、处理,导致彼此矛盾纷争升级,给教会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教会的形象和为主作见证。这些问题也是困扰我们信仰生活的一个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矛盾纷争    不可避免

首先:大部分信徒都是在世俗生活中摸爬滚打后,感悟到人生没有依靠,生活沒有目标,生命没有归属感等,才皈依上帝,寻求平安的。灵性先天不足,在教会生活中,人云亦云,带着世俗的种种不洁来到教会。“不洁” 与“洁”,“不洁” 与“不洁” 的碰撞就必然产生矛盾纷争,“擦枪走火” 也在所难免。

其次:灵性生活与世俗生活,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楚河汉界的明显界线,基督徒的灵性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经受着世俗生活的挑战与诱惑。看重钱财让人丢失信仰;受主托付的轻重,也会给根基不深的人产生羡慕嫉妒恨,生出矛盾纷争;差派事工的难易,如处理不好,也会使基督徒回到世俗的层面,引发矛盾,产生争执和拉帮结伙。

再次:信徒的信仰素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参差不齐,造成参加教会生活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教会传道人的自身修养,教育程度,领受圣经真理的能力,牧养信徒、管理教会的水平也有高有低。所以:信徒素质的参差不齐、教会管理者水平的高低等原因,造成教会变成一个庞大且松散的社会组织,产生矛盾、纷争、论断、争议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

凭着爱心    说诚实话

当教会弟兄姊妹之间出现矛盾纷争时,要及时予以化解,(当然无可否认,有一部分的矛盾纷争来自教会内部的名利之争或权力之争)。无论矛盾产生来自何种原因,千万不能让矛盾积累升级。这个时候教会负责人很重要,负责人要充当协调的角色。矛盾者双方更要本着爱的原则,彼此认罪,互相和解。

显然,人都是不完全的,在彼此相处中,难免会有意见不同或看法相左的时候,会发现对方的错误,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所以,要从彼此爱护的心出发,凭着爱心说诚实话。不应该抓住对方的问题彼此攻击,互相拆台,更不应该抓住对方的缺点、问题大作文章,到处喧哗陷害弟兄姊妹。

相互尊重  求同存异

有时同工之间、信徒之间因着各人的性格和习惯不同、对圣经理解的程度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办事风格不同、价值观不同产生一些争论或争执。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和处理,在没有原则性问题的前提下,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二为一、彼此相爱的心,在主内互谅互让。

省察自己   荣耀上帝

耶稣在圣经马太福音7章1到2节里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人的通病:都是容易看见别人的毛病,而看不见自己的缺点。所以,主内的弟兄姊妹、同工同道,需要常常省察自己、检讨自己。当我们中间出现不和睦的事时,大家若能先省察、检讨自己,就不容易激化矛盾;大家若能放下个人恩怨,寻求上帝,那么就更容易化解矛盾、彼此和好,共同建立基督的身体。

我曾经在一次为主作见证时,把上帝的爱比作是洗净我们信徒心灵的“怡宝纯净水” ,把我们内心的冥顽不化比作广东云浮的“花岗岩大理石” 。  上帝纯净无私的爱!是融化我们心灵痼疾的催化剂;上帝纯净无私的爱!是坚固我们信众群体的粘合剂;上帝纯净无私的爱!是唤醒我们沉罪(沉在罪中)的灵。只要我们愿意,在爱的感召下,就一定能在属灵的道路上合二为一。上帝的爱柔情似水,我们不能再作“花岗岩大理石”,悖逆神的教导,搬弄是非,寻衅滋事,破坏和睦,制造事端,远离信徒的本份,践踏神的诫命。

今天的教会,也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信徒受各种因素影响,更易分门别类,产生矛盾纷争。但教会作为一个属灵的家,属灵的爱的团契,弟兄姊妹们之间要彼此相爱、合一,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请记住神的话:“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诗133:1)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教会一名信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