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中东问题浅谈穆斯林与基督徒的认信

前阵子的哈以战争又惹动了大众不少的注意力。“外行看热闹”。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应透过这个千年难解的恩怨的表象看到本质,“底层逻辑”在哪?根源在哪?不少学者和评论家指出,巴以矛盾冲突的焦点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焦点在圣殿山(如今上面是圆顶清真寺)。涉及“宗教感情”,说到底,就是两种不同的信仰在那里“狭路相逢”。

有不少人(包括基督徒)以为,穆斯林信仰阿拉,基督徒信仰上帝,两个不同的神。“上面神仙打架,下面凡人战争”。这是浅薄的、至少是不准确的看法。

事实上,穆斯林也信仰独一的造物主。在他们的经书及圣训当中,也尊崇耶稣。不错,就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

“解铃还须系铃人”。大致了解穆斯林对耶稣的认识与我们对耶稣的认信的不同,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友谊和促进世界和平。

一、三教同源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本是血缘上的兄弟,同父系,不同母系。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被称为“三大天启宗教”,也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她们都出于一个人:亚伯拉罕。拨开历史的漫漶,三家其实是一大家子,属于同一宗族,也都反对偶像崇拜。基督徒及部分穆斯林,虽然肉体血缘不是亚伯拉罕世系,但在精神气性是一脉相承的,溯流追源,在启示脉络上涌自同一眼泉。

从出现和定型的时间顺序看,犹太教最早,基督教原本是犹太教的一个“异端派别”,后来成为全球的主流宗教。伊斯兰教产生于基督教之后的几百年,他们的经典与圣经旧约中有不少相同和相似的记载,而对新约的耶稣,他们也多有记载,称为:先知尓撒。

二、复杂的形象

基督教袭用了犹太教的经典,但伊斯兰教可不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套改,而是自成体系。在伊斯兰教中,耶稣('Īsā,翻译为尔撒)的形象是繁复的、多面的,也是玄妙的。

1.先知·穆斯林

古兰经中共有93节经文提到耶稣,直接加上间接的提及竟达187次,超过任何先知。与大众通常认为的不同,祂是古兰经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人名。

祂是真主安拉差派到世上来的倒数第二位先知和尊贵的使者,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先驱,是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时间最近的先知,穆罕默德自己也多次声明祂自己就是耶稣所预言的将来到者。其言行传达了对安拉的绝对服从和对信仰的坚韧,使命是引导以色列人成为穆斯林。像别的伊斯兰教先知一样,耶稣也被他们称为穆斯林(服从安拉意志的人)。

2.马利亚的儿子·弥赛亚

与基督教一样,耶稣也认为是弥赛亚(al-Masīḥ,基督),是上帝的灵和话语。在伊斯兰教中,耶稣被称为“马利亚(翻译为麦尔彦)的儿子”。由童贞女所生,在门徒的陪伴下行了神迹。母亲在野外抓着椰枣树生产,祂一出生就会开口说话,教导母亲。

3.行神迹·成全律法

耶稣医治瞎子和麻风病人,使死人复活。但记述很简略。

耶稣来并非废除律法,而是确认律法的有效性;但祂废除了部分律法。

4.未钉十字架·再临

祂被耶路撒冷圣殿祭司和百姓们排斥,但没有死在十字架上,直接升天。上帝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容貌,让他看起来像耶稣,作为替身代耶稣被钉十字架。

罪的赦免在于一个人能真实悔改、不再犯罪,无需他人的流血牺牲献祭。既如此,那赎罪概念就不存在了。

耶稣将再临,但不是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大马士革以东的白色拱廊。之后耶稣将战胜敌基督者。

5.穷人和禁欲者的守护者

有趣的是,圣训中对耶稣的描述较之古兰经,与基督教新约文本更贴近些。有认为,穆罕默德头一个妻子的兄弟在当地是一名基督教牧师。

耶稣在穆斯林世界的民间,有时是作为穷苦人和禁欲者的守护者的形象出现的。祂的美德,也契合苏菲主义者对理想人设的认识。耶稣的形象多多出现于具有穆斯林禁欲和神秘气息的文学作品中。

犹太教认为耶稣是个“骗子”。着实来说,基督教在对耶稣的认识上与伊斯兰教有更多重叠之处。

三、祂到底是谁?

粗看之下,穆斯林传统构建的神学叙事与基督教神学多有形似及重合,实则有根本的区别。

关键的关键、重点的重点是,耶稣是谁?是祂自己宣称、使徒和门徒们认信的上帝的儿子,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中的一位,还是只是个先知?

古兰经否认耶稣是上帝(安拉)。他们赞成耶稣具有些神性的光辉,但否认耶稣本身所具有的神性,反对三位一体,只承认耶稣的先知身份和职份。他们决然拒绝保罗的认识和看见,也就是否认“保罗神学”。保罗神学的核心是外邦人因信称义。而基督教新约中,耶稣强调、使徒认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显现),是上帝的道成肉身,祂具有神人二性。

对耶稣的旷世一问“你们说我是谁?”(参太16:13-20)的回答,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个人,也决定了这个世界的形态。

在与穆斯林朋友相处和作见证时,首先明了他们观念中的耶稣基督,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交流,增进信仰间的对话,才能更准确理解百年来世界的焦点——中东问题的实质与本源。

(本文作者为浙江一名基督徒)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