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受难/棕枝主日的含义及崇拜礼仪

独墅湖堂棕枝主日教堂装饰(2023)
独墅湖堂棕枝主日教堂装饰(2023)

复活节前一主日,纪念主耶稣基督最后一周骑驴荣进耶路撒冷,民众砍下棕树枝迎接他(参约翰福音12章13节),故这日称为棕枝主日(也叫“受难主日”)

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意识到自己受难的日子临近,带着门徒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走到耶路撒冷城东不远的橄榄山,进人山东坡的伯大尼村休息,耶稣打发两个门徒到山对面的伯法其村去,说:“你们到对面那个村子里去,进了村就会看见一头从来没有人骑过的驴驹拴在那里。你们去把那驴驹牵来给我。如果有人问你们牵驴驹干什么,你们就说:“主要用它”。两个门徒进了村,果然看见一头驴驹拴在那里,就去解拴驴驹的绳子。这时有人过来问他们:“解驴驹干什么?”门徒回答说:“主要用它。”那人就让他们把驴驹牵来了。门徒把驴驹牵到耶稣跟前,脱下衣服来搭在驴背上。耶稣骑上驴驹,在门徒们和随行的众人前呼后拥中向耶路撒冷进发。有些人兴奋地把衣服脱下来铺在路上,有些人砍下橄榄树枝和棕树枝铺在路上或拿在手中。后来教会为表示纪念,规定在复活节的前一周的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

那些把这一天称为“棕枝主日”的人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时人们的欢呼:“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马可福音11章9节)。那些把这一天称作“受难主日”的人倾向于聚焦在耶稣的受难上,尤其适合于信徒有困难或很少参加周间的濯足日或受难日崇拜的教会。信徒若是不参加周间的受难日崇拜,在棕枝主日高唱“和散那”,下一主日就唱“基督复活”,很少能关注到耶稣的受难与牺牲。

如果教会只把这一天当作棕枝主日庆祝,那么引导信徒去领会和捕捉其间的吊诡性很重要。其吊诡性在于:“耶稣荣进圣城”只是他走向十架旅程的一部分;就在这周,群众呼喊“和散那”的欢呼声很快就变成“钉死他”的骂喊声。因此,棕枝主日崇拜的最佳进路应该是先聚焦于耶稣荣进圣城,再关注耶稣的受苦和受难。

从4世纪开始,已有关于此日在耶路撒冷庆祝的记载。圣枝游行的习俗后传到东方教会,9世纪西方各教会均引进了游行礼。中世纪时游行礼逐渐戏剧化。在圣枝主日那天,信徒们先于城外集合,然后手持圣枝,游行至城内主要教堂。游行的队伍中有人持十字架,有人持福音书,表示耶稣与信徒们在一起。在德国,有些信徒还别出心裁,用木头做成“圣枝驴子”,驴上背着耶稣像,脚下有滑轮,由人牵引着前进。但这些习俗后来逐渐消失了。

为表示纪念,在棕枝主日这天,教堂多以棕枝为装饰。崇拜中,主礼通常会邀请参加聚会的信徒参与到圣经事件戏剧性的重现中。例如:有些教堂在当天的崇拜中,信徒手持棕枝(或柏枝)绕教堂一周,象征当年门徒跟随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同时呼喊“和散那”,或者当读经员诵读受难叙事时,邀请所有会众喊“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这样重演的目的是叙述这些值得纪念的故事,并帮助会众理解故事背后所教导我们关于耶稣传道事工的意义、上帝的本质和属性,以及基督救赎的性质和范畴。同样地,在棕枝主日,一些教堂唱诗班右手拿棕树枝,列队入堂,会众唱有关棕枝主日的诗,牧师也宣讲相关的信息。

以上内容来源:
     《崇拜灵修记事手册》,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
     《基督教仪式和礼文》,谢炳国,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