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中西礼仪之争”看今日祭祖问题

祭祖,从古至今这种礼俗一直很盛行。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除夕祭祖,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祭祖问题,不仅是现代的问题,是从古至今一直探讨的话题。

经历了数位先行者的失败后,第一位成功地将天主教移植到中国的是意大利籍的利玛窦,他是继范礼安及罗明坚后第三位踏足中国境内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于主后1583年抵肇庆,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日子;然后于主后1601年抵达北京,获准居留及传教。天主教乃得以在中国自由传播。利玛窦刚开始他以为和尚在中国很受欢迎,于是穿袈裟。后来发现,人们对和尚并不是那么尊重,人们对读书人才是真正的尊重,于是穿儒服。利玛窦与其他耶稣会士深深体会到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意义;若要有效地与中国人接触,必须对中文及中国古代圣贤的典籍娴熟,否则无法打进中国社会上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及统治阶层。故此利玛窦等身穿儒服,苦读中文,又努力要结识学者名流。他们对孔子至为尊崇,并相信基督教与孔子学说不相谬对,乃是互相吻合和补充。当然,利玛窦对中国文化也不是全盘肯定的,佛教等迷信固然为他所激烈地反对,即就原始儒家本身,他还是看出其缺陷和不完全性。不过利玛窦深信基督教信仰正好可以补充中国文化的不足。他的最终目的,是以基督教来“合儒”、“补儒”以至最后“超儒”。利玛窦很开放,在处境化方面很开放。很认同中国文化,礼仪和风俗,承认祭祖和祭孔。

后来,先是道明会的会士反对耶稣会纵容中国信徒参予祭祖祀孔的拜偶像活动,向罗马教皇投诉。此时教廷正深受改教运动后的分裂教派的困扰,对“异端”的传播至为敏感。几经争议下,主后1704年教皇革利免十一世批准圣职部的决议,全面禁止中国天主教徒进孔庙、祠堂、上坟,以及一切与祭祖祀孔相关的活动,并且委派多罗宗主教出使中国,执行教皇对中国礼仪问题的决议案。

多罗于主后1705年来到中国观见康熙帝,传达教皇的谕令。康熙帝大怒,不仅视之为破坏中国传统的礼俗,更视其为对他本人的干犯和挑战,远方教主代为决定中华臣民的社教礼节。他下令将多罗押解至澳门外,又尝一度将大部分在华的主教和传教士驱逐。

惟教皇并不妥协,一方面重申祭祖祀孔的禁令,另一方面在主后1720年二度委派由嘉乐领导的使团赴华。嘉乐宗主教抵达中国后,了解到在华的传教事业所面临的严重情势,故在与康熙帝进行交涉前,私下在教皇禁令之外加添八项特准,容许无宗教性质的祭祖祀孔的礼仪继续举行。但此八项特准既为一些修会所反对,亦未能挽回礼仪之争所造成康熙帝与天主教的裂痕。可以说,因着礼仪之争,天主教在华的黄金时期宣告结束了。

面对祭祖问题,至今仍在许多信徒心里产生极大的涟漪和挣扎,有人面对祭祖问题与家人激烈抗衡,与家人是水火不入,也有人面对家人的疑惑只好妥协,甚至随波逐流。也有些信徒自己明明知道不能祭祖,但大力支持鼓励家人去做,这是不是变相的拜偶像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祭拜”与“纪念”的不同,祭拜祖宗为中国民间宗教的一部分。国人一向存着“敬天祭祖”和“慎终追远”的观念。子孙将祖先“神格化”,当做“守护神”来供奉,认为是“尽孝道”。其实,孝道在于生前,而不在于死后。父母在生前当受尊敬,儿女应当对父母不辱、奉养、爱护、劝谏、感谢。父母故去以后,儿女只要依然尊敬、哀思、感恩就已尽了孝道的本份,不必向亡灵祭拜,当作“家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祭祖问题,可以先与家人沟通,并把握机会向家人作见证、传福音,必要时可以查经(路16:19 - 31)。我们一方面面对真理决不妥协,另外,面对祭祖等重大礼仪时可以尝试使用能避则避的原则。也有学者认为是否可以把握“代替”的原则,例如:以祷告代替上香;以鲜花代替酒菜供物;以真钱行善(救济)代替买纸钱烧灰(发挥出实质的意义)。当然也要凡事祷告,迫切祷告,求神插手,改变环境。

我有一个藏族的同学,他们的家族和其他家族一样,烧香拜佛很严重,并且重大节日时一定要到寺庙祭拜。后来,弟兄归主后,当然也面临很多的逼迫和挣扎,甚至因着祭拜的问题遭到家人的歧视和仇恨。很多年过去了,弟兄不断为父母家人祷告,虽然至今父母没有归主,但至少他们了解了弟兄的信仰,也不在注重祭拜的问题了,一家人能够和睦共处。特别是春节,当我们面对祭祖问题时,刚开始肯定是会遇到很多的难处,但相信上帝一定会保守我们,并且赐给我们智慧聪明,知道该怎样行讨神的喜悦,也能够与家人保持和睦的关系!

(本文作者系新疆教会一名传道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