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小水井村苗族农民合唱团唱诗的成效

内容摘要:小水井村苗族农民合唱团的演出,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由此带来了连锁反应,即由精神文明成果转化为物质文明成果,使得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寨即将变成一个现代化社区。但是,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文化转型时,文化亮点即将消失,这种经济模式改变文化模式的方式有得有失,值得我们去反思。

关键词:农民合唱团 精神追求 文化模式

The analyse about amateur choir of minority and the becoming and convers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YAOSHUNZENG  YAOLIYAO

Abstruct : The performance of chorus by farmers who is Miao People in Small Well village, it had a better effect. So it can be a chain reac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urn into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The small poorly village will become a modern community. However, culture highlight will be taken by economy development.This way of culture model change from economy model which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t is worth for us to rethink.

Key words:  farmer chorus      the pursuit of spirit        Culture model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登台演出之后一鸣惊人,让观众叹为观止。由此产生了连锁反应,即由一项文化行为转化为一项项精神文明成果,以后又获得200亿元人民币投资,①②③精神文明成果转化为物质文明成果已见雏形。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

获奖歌曲的文化分析

获奖歌曲与时下歌曲的比较 

1. 合唱与独唱的比较

合唱是一门共性的艺术,而独唱是个性艺术;合唱为四声部,可以演唱多声部的歌曲,可以将歌曲处理的更细腻,而独唱则是对单旋律歌曲通过高度的艺术处理,将歌曲的演唱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合唱从发声状态和舞台表演都注重统一性与协和性,而独唱则是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最为直接且特点较为鲜明的表演方式。

2. 演出形式上的比较

从形式上看,小水井的歌声没有一个人出来表演的独唱,全部歌曲都是三十几个人的合唱。他们与专业合唱团演出相比,阵容上不算强大,声部上不算规范,甚至还有点随意和零散,即几十个农民台上一站,演出就开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口一开,歌声四起,整齐宏亮、美妙动听的歌声大有一鸣惊人,让人括目相看之势。

而媒体或舞台上的大多数演出形式是独唱,即展现个人风格、魅力、才干的表演,通过美声、民族和通俗等唱法,闪亮登场、大展风姿。不过有时也会有让观众应接不暇,躲闪避让的应答。

小水井合唱团的演出着装俭省朴素,没有定型规范的服饰,仅仅是以干净整洁的民族传统的苗族服饰作为统一着装,演出级别大到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电视台,小到村寨教堂里以飨慕名而来的各路人员都是如此,以至于让我们这些小水井的粉丝们,脑袋里留下的印象从来都是一尘不变的永恒样式:百褶裙、对襟衣。

相比占据演出阵地的有些演员,为了抢眼,所以外在形式上,大多是以鲜艳夺目、华丽气派的风格出现,不过也会出现一些观众接受不了的东西,比如为了哗众取宠,要么服装上一反常态,女饰男装或男饰女装;要么装扮上金光闪闪,眼花缭乱;要么表演过程中开怀露肚、时穿时脱;要么服饰上花样翻新、标新立异,妆扮奇特、形象怪异。总之,由于服装上的奇装异服,难免让人有大吃一惊或瞠目结舌之感。

小水井的演出风格却是简单直白,让人感觉单一明了、丝毫看不出做作、装腔作势,及不自然的表情架势和腔调,更不会有虚情假意的扭捏作态。在听他们唱歌时,不会有眼花缭乱、五光十色的灯光,也不会为演员的投入、奇招频出而惊出一身冷汗,更不会让观众在花哨新奇、甚至古怪罕见的形式下陷入迷雾或负担或担扰,在这里只有干脆爽快、直截了当。

媒体上的有些演员唯恐不能吸引观众,把演出过程中的豪情、奔放似乎是激情化,比如把台上架好的扩音器演变为道具一类的东西,演唱过程中突然随手提起、舞动飞扬,近乎杂剧表演形式的耍弄施展,让观众避让不及,尤如看到某人近乎歇斯底里发病一番。

3. 唱歌目的比较

一是为信仰。小水合唱团最初的歌声是为礼拜时的圣歌而发声和表演的,由此在平时的排练和演出的惯性力量下,都保持了一贯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们的演唱主要是为信仰、追求、升华思想境界的一种过程、努力,所以这种歌唱不是为了挣钱,甚至不能去获取经济效益,否则就违背自己的信仰,并亵渎神灵。

而现在媒体上的一些演出,也有谋取一定经济收入的主观因素,有的演出甚至是纯粹商业性的,其目的是为了经济收入,由于风向标的作用难免会出现广告宣传包装过多,而实在性、自然性、原汁原味性降低;群众性、大众性、通俗性有时也难免朝低俗、庸俗的方面滑动。

二是为了修炼。小水井合唱团成员,为了达到唱诗的目的,氛围上是身处教堂修炼两个多小时,这一过程是受教育、熏陶、洗礼,即内在修养的增强,精神世界的涤荡,意志品格的磨炼,信仰追求的坚持,灵魂深处的净化过程。在意识上他们努力坚定严格,不是在唱苗族山歌,比如像在花山节时那样放松自由、尽性玩乐;也不像平时在家里屋后、田间地头那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唱歌哼曲。由于是在教堂里做礼拜时的演唱,从外在环境来看,台下教徒兄妹们专心致志、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对上帝感恩、崇敬,拜倒在耶稣脚下,虔诚专注地在沐浴基督耶稣的圣光。由于氛围庄重严肃,无形中又促使了唱歌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由此进一步让自己的情感、情绪朝着歌声的目的性、震撼性方面发展,唱诗班和台下礼拜者两者即这一对立面,在教堂这个同一性形式的范围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反相承、共同发展。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现在媒体上的文娱演出等艺术,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它要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有些是跟市场经济导向有关,有些是演唱者一时为了去迎合台下一些观众的某些心理需求,其结果歌唱信仰性、政治性、教育性等方面的歌曲似乎没有多少市场,即哪些庄严肃穆、坚定不移、斗志激昂、鼓舞振奋、积极活泼精神的歌曲不多了,而那些表现个人某些情绪化的歌曲,像情绪发泄、个人恩怨、卿卿爱爱、甚至失落、厌恨、无奈、颓废、不振、低落的歌曲反而受到欢迎。

三是为了精神追求。小水井合唱团的歌曲,由于是基督教信仰,最初是在做礼拜时、信仰者最神圣的时间里吟唱的,它是精神追求的表现、过程。

另外,加之是在教堂里唱诗,而教堂是教徒们思想交流、情感宣泄、善意释放、心灵沟通、统一思想、共同追求的地方,所以去教堂、去唱诗,其目的还是去寻求一种精神追求。

但舞台上的商业演唱者,其目的就不是完全为了精神追求,它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有时为了经济效益的短平快,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忽略了歌曲底蕴的加固、传统风格延续,原有优秀元素的保持和发扬等,歌唱者一旦产生突击性的倾向和偏差,只关心观众的热烈性,歌曲出现不伦不类的倾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更有甚者的是,为了与社会的某些潮流相一致,比如盲目跟风,由此问题就出来了:淡化政治、注重物质,关心个人、忽略集体,考虑索取、撇下奉献,追求享受、暂停奋斗,只有眼前、没有未来,等等,由此歌唱者在表现歌曲内容、含义的倾向上,价值观会发生一些转换,以往那些常见的优秀东西不见了,不想见的东西却出来了。

由于小水井合唱团所唱的歌,是发自内心的歌声,是真情实感的表达,加之唱歌者自身朴实善良的外貌,尤其在教规教义的约束下,形成感恩、敬畏、宽容、博爱、坚强等的心理,平时生活中努力去实践履行严以律已,从这一方面与一些演唱者,尤其名气大了的少数明星,唱歌时是表演,下了舞台实际生活中又面目全非,与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比如婚变层出,让人大惊失色。

获奖歌曲的特征

1. 小水井的唱诗艺术

歌声从它自身展现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成功地表演这一客观事实来讲,可以算得上一项精神文明成果,或者至少它也是一个完整的事物,即集中、浓缩地展现了它的面目,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它做简要剖析,可以看得出它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一项具体的艺术成果——声乐四重唱,即通过歌词、旋律、节奏、调式等要素构成的东西,这些都是作为一种定型的、不可或缺的要件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其二,它是十年磨一剑的产物。作为演唱者来说,他要通过长期的磨练、训练,才能把上述固定要件一一体现出来。而方法上的特点有:重复性,每周一次的唱诗表演;长久些,信仰者必须遵循,尤其唱诗班成员要长期坚持下去,自觉地完成,努力地唱好的义务;固定性,在教堂既定的程序、即礼拜过程中进行演唱,周而复始不会改变的既定地有序性的一种固定模式;坚定性,每次唱诗时严格执行、胸怀虔诚,面对自己信仰与崇拜的对象,坚信不疑、毫不动摇地去歌唱;信仰性,由信仰者面对信仰对象,去祈祷、忏悔,同时又通过教堂来警示自己,被信仰对象召唤、指引、鼓舞、统一去追求自己认为是真理的地方、目标等。

由此可见,这一唱诗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有它自己的不同之处。

2. 小水井获奖歌曲的特点

一是自成风格。它是在多年形成的传统文化熏陶出的村民性格:博爱、感恩、敬畏等底蕴的基础上,从而在唱歌时感情专注,发自内心、具有真情实感,所以歌声具有亲和性、自然性等色彩。

同时它又具有苗族歌曲的特色,细腻生动、压抑低沉、曲调逶迤、忍辱负重,交流和吐露心声。

二是真实动人。歌声发自内心,亲切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它是情感深处真实的表白和流露。演唱投入专注,根源上来讲是源于演唱习惯造成的,即形式上是宗教、基督教的要求,实质上也是对自已认真郑重地检讨反观自省。但是它使听众从中感受到歌声作为动力的魅力;对人们精神的唤醒,给以生命升华的展开,感受强悍生命力在音响空间扣人心弦的声音和激情,从而得到声乐美的感受。

三是技巧发声处于次要位置。由于业余歌手的原因,专业训练缺失,演出风格上逐渐突出了朴实无华、平直无奇的特点,它把情感的表现,喜怒哀乐的表达,社会生活的感受,现实生活中美的生活、事物和艺术展示等,放在首要位置。

3. 小水井获奖歌曲的震撼力

苗族村民台上一站,歌声一响,使人眼前一亮,听众不由自主地被眼前一幕打动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扬它的震撼力,其原因如下:新鲜抢眼,让人耳目一新;独具特色,风格别样;合唱优美,色彩艳丽。

尤其演唱者一上台就判若两人了,变得光彩夺目,“让人难于相信自已的眼睛和耳朵,居然是出自于这群从不惹眼的苗族同胞,他们选择的作品很难,但表现却近乎完美”。④

获奖歌曲的文化分析

1. 获奖歌曲的物质文化分析

他们的歌曲能够获奖,体现出一些特点,这跟小水井的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必须从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物质方面作分析。

歌声具有优异性的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因素密不可分,他们生活在土地贫脊、物产不丰的山头上,水源缺乏、靠天吃饭,种“雷响田”,“无雨遭干旱,粮食无保障”。

村寨与外界隔绝,交通不便,与村寨外的汉族村民交往有恐惧心理和自闭情绪,由此变得封闭孤立。由于在长期民族交往和融合的过程中,受到建国前的一些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又沿续下来的主观上的交流障碍,使得这些苗族同胞变得很内向。

这些不利因素,本来是自然条件上的劣势,但是,对歌曲反倒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即在封闭环境中生存多年而唱的歌,变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几乎不受外界影响和冲击,加之甚至是躲藏在教堂里唱的诗,一旦让外面的人听到,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具有鉴赏性、独特性。

歌声具有传统性的特点,与人员素质关系密切。因为小水井村村民至今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占全村人口的4%,大专程度仅有三人,而且都已离开村寨。即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受学校教育不够,导致人员素质不强,改变生活、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强;村民上进心不强,安于现状,自我发展能力有限,这些使他们学习村寨外的经验不及时,不善于学习和进步慢。这些不利因素,对歌曲反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唱的诗本身具有确定性,歌唱者沿袭继承方面占主导地位,而自身的因素,即理解、表现方面的主观性不强,即渗透不断变化的社会存在方面的东西就不多。这些原因导致了歌曲具有较明显的古典性特点。

歌声的朴素性特点,也可以从生产方式上找到原因。由于生产方式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粮食大都依赖于自己种植的玉米、土豆,蔬菜则是周边一些小商小贩来到村寨里,村民用粮食交换而来的,即商品意识不强。这样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经济作物大多不能成为商品,物质条件贫乏,村民的生活水平多年来没有较大提高,2016年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俭朴的生活,朴实的民风,歌声中印现出来的朴素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和不以为奇了。

2. 获奖歌曲的精神文化分析

既然他们的歌曲能够得到听众的赏识,肯定是有它自身的特点,这跟小水井村的宗教信仰、道德意识、思想观念有关,所以我们必须从社会意识、人的精神方面去作分析探讨。

歌声具有的亲和性特点与宗教信仰有关系。村民所信仰的基督教,如果我们从形式上去看宗教,从某种角度即实质内容上去理解,也算作是村寨这一个现实社会环境对苗族同胞做人做事的要求和规定。那些教规教义对信仰者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人格品质等作出规范,让他们在生活中、生产劳动中去履行、实践和完成,由此在歌声中顺其自然地得到体现,他们唱诗时感情专注、发自内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作品所需要表现的内容之中,又具有真情实感,这样的歌声能够打动人,使听众感到亲切、真实、毫无矫作虚假,这也是与他们信仰基督教有关。

歌声具有的向往性特点与道德意识有关联。村民在宗教信仰的熏陶下,所逐渐形成的博爱、感恩、敬畏心理等这些道德观念会体现在唱诗的时候,他们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源头主要来自于《圣经》,在每周的礼拜时,向往至高无上的上帝,表达着相应的崇拜、倾注着心灵感受、体验着精神唤醒、享受着生命升腾,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信仰者自我感觉到是自己去努力的道德行为的成功实现。那么他们的歌声在为上帝颂扬时,自己的身心已经奔向了上帝,这些向往性、神圣性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歌声具有的自然性特点与思想观念有关。小水井村民的自律性主要来自教规教义的要求,自己逐渐形成的服从、顺应、适应、忍让、善良、宽容、奉献、俭朴、节约、坚强、自立、自尊、自强,等一系列的思想观念,会顺其自然地延续到歌声中,从而平和、坚定地唱出自己的心声。在此与那些商业演出歌星所表现的夸张、排场、奢侈,或者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甚至心浮气躁、无病呻吟的不良风气形成鲜明的反差,因此道德修养的状态才有如此的特征。

3. 获奖歌曲即文化亮点分析

源于宗教活动的唱诗,成为四声部合唱歌曲的表演形式,参加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得到好名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梳理,也可以算作为一个文化亮点,即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社会需求的闪现,因为我们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当我们的物质文化得以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相应地需要精神文化也得以发展和紧跟上来,能够与之相适应、相协调。但是,有时候,在有的地区,似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者的发展不会相协调,会出现精神文化发展滞后,即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尤其是我们过去提倡的崇高美好信仰会有不尽人意的表现。恰好在这个时候,小水井合唱团闪亮登场,它表现出来的魅力,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要,反过来也是社会对小水井村传统文化在当前情况下的关注、态度或某种程度的肯定。如果我们在这一基础上讨论这一文化亮点,能否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文化亮点是特定条件和时期的产物,与国家政策走向有同步性,承载着村民精神追求即愿望。这是从外部因素、客观方面来讲。

其次,文化亮点只有适合具体民族的实际和走向才有可能产生。这又是从内部因素、主观方面来讲。

再次,文化亮点既是各种现实存在与传统文化两者的结合,又是村民主观努力与社会需要两者的结合,它是一个具体的动态过程,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社会性等特征。这就是从主客观方面来讲。

获奖歌曲的局限性

获奖歌曲是特定环境与条件下的产物

1. 歌声是封闭状态下的产物,它是在还没有完全地打破封闭状态的时候出现的。从历史上考察,小水井村民大多为苗族,他们的先祖是从现在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石门坎镇迁移到昆明市之后,定居在富民县束刻村的山头上。从他们当时的主观动机来讲,是为了躲避战乱保住自身而来到深山老林中隐居的;从客观结果来看,他们一旦驻扎下来之后,却在转眼之间,经历了近百年的与世隔绝状态及由此而得到了以此相应的生存体验和一种习以为常的定型的生存方式,即与邻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所以他们的歌声只是在小水井村寨教堂里吟唱,与他们的宗教活动一起来完成礼拜功课,此外别无他意。如果不是县领导下乡调查,听到它们的歌声和推荐出去,那么村外的人们是永远不为所知的。

2. 歌声是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产物,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时期出现的。由于土地贫瘠,物产不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播,秋收冬藏,辛勤劳动,艰辛付出,而生活却不富裕。这都是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的。歌声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达与倾诉,它反映了苗族同胞对自己生产状态的感受和体验、愿望和需求。在这些内容之中,既有无奈的一面,也有欢欣的一面;既有消极怯懦的一面,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

3. 歌声是贫穷落后状态下的产物,它是在物质匮乏状态下的一种心理反映,既表现了某些方面的愿望需求,又作为一种精神支撑力量,并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一起,成为村民维系自己生存、或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然也有其积极作用:即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努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有消极作用一面,即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甚至忍辱负重,因此,现今小水井村存在等靠要思想都跟这些有渊源。

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小水井村的歌声具有时代性特征,从社会背景上看,是因为我们的物质文明有起色或有成效了,可是精神文明还滞后,或不尽人意。从历史的纵向角度来看,在新中国成立直至市场经济建立的几十年时间里,社会意识中英雄模范和崇高道德的影响和巨大作用,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刻骨铭心、甚至深入到了一些人的遗传基因之中。因此,一旦这方面的东西似乎有点淡化,或者在有些时候、有的地方不占主导地位、突出位置,有些人、尤其是50、60后出生的人就会感到不习惯,就会觉得某些地方有空白。

当人们对精神文明有需求时,一旦听到他们具有震撼力的歌声,好像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时,便会即刻吸收进来。但是并没有吃透它,仅仅是满足了一时所求。对需求者来说,并不是全盘认可、一概接受,而是还面临着筛选、取舍、继承、发扬的问题。

或言之,当我们听到他们打动人的歌声,视线转移到了他们这些人群身上,然后循着他们的歌声追溯到了这些人的其他方面,比如由此发现了歌唱者的人格品质,并有意无意地对他们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事、行为举止的留意、认识、反思及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认可。

上述现象说明了这一历史时期存在下面一些问题:新旧交替、良锈并存,某些层面的工作不到位,去做认识分析工作不透彻,有些争辨讨论无定论、实践探索不够深入,确定性不明确,是否奖励意见不统一等。这些是跟当今社会昌明进步带来的多元性、宽容性有关系,不过它也会让人有多种选择,比如有些人由于对文革时期某些极端做法有反感,像突出政治、一味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改造等。这些过分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确实过激,甚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猖獗的做法。可是现在如果我们一旦走上精神世界对立面的物质世界一极,难免又会让人感到似乎失去了平衡,有一头翘的感觉。当物质财富增加了,但有些人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却不合理、不节制,比如营养过剩疾病出现,腐败份子被抓,这时人们又清醒过来,反思当今对物质追求的态度,从而对精神追求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这个时候一旦看到小水井村民身上的精神文明成果,即刻会去反思精神追求、精神约束、精神作用这一方面的正面效应,似乎发现精神专注、全身心投入唱歌的成效,同时难免也会忽略这些做法的一些负面效应。

获奖歌曲是基督教信仰的产物

从小水井村合唱团所唱歌曲的起源来看,它是教堂里唱诗班上台颂扬的歌曲。教堂是心理治疗的场所,当信徒遇到情感或者思想上的问题时,它就成了寻找“解”的地方,或者说是抚慰心灵之地。

教堂里唱诗除了施展才干,表演于台下信徒之外,也是教徒修身养性之地,即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囿于一个封闭场所里,全身心投入思想境界的净化过程之中的地方。

教堂是帮助教徒超脱现实世界的纷扰,超凡脱俗、主观上脱离人世进入精神追求的境界、理想目标的实现,或在理想境界的广阔天地里遨游的场所。

而唱诗班的歌声所具有的功能,它属于礼拜信仰祭拜领头奉献,唱诗是礼拜程序的一个部分,宗教仪式的组成部分。以唱歌带领信徒进入崇拜境界,引发人性中的敬畏之心,以及在神灵面前侍奉膜拜的行为。以歌唱触动人对奥秘之事的感应、触动非理性、文字与《圣经》内容的灵性。

不过由于合唱团成名之后,在唱诗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变化,以此来适应参赛或表演的需要,所以唱诗班歌曲发生了一些演变。

参加各种比赛时,他们演唱的歌曲:赞美诗、西方古典名曲、中国少数民族歌曲(民歌、山歌)等,这些歌曲有些是经过修改编排而出笼,有些是他们成名之后量身定做的招牌节目。      

演唱歌曲的特点一是表现出了他们文化、心理、生存状态、现实存在,二是以自身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上述歌曲的某些特点,兼收并蓄形成自身的风格特征。

总之,不管怎么变化,外出唱歌时坚持自己的底线:宗教信仰第一,唱歌表演第二;唱诗是信仰,不能商品化;获奖是耀神而不是荣己,只要政府需要和组织自己去为社会或大众表演,一定要尽力而为,因为自己的信仰是在国家政府的领导管理下保持和存在的。

获奖歌曲变异的预测

公司模式导致的歌曲变异

投资商建设居民社区、旅游观光区和一系列产业项目,其行为主要是商业性,经济利益是目的,他希望自己所建立的生态村能够通过自然生态的苗族风情,产生预期的市场效应;多多益善的住户进驻社区,络绎不绝的歌声欣赏者暴满音乐大厅,人山人海的听众坐在观众席上如痴如醉地聆听歌曲,票房价值无限度地上升,并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投资,和以尽可能多的收入赚取利润。

由此唱歌者的歌声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合唱团成员作为公司员工,登上音乐大厅唱歌时,已经改变了习以为常的唱诗习惯,即现在不是在教堂前台唱赞美诗,而是面对专程赶来欣赏歌曲的好奇者、旅游者。由于不是在宁静的教堂而是面对热闹喧嚣、人来人往、噪声鼎沸的剧院;由于不是在祷告反省的礼拜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的祭拜献诗,即已经不是发自内心地唱、想往上帝、理想等境界难以进入,而是作为工作上班来完成任务,心里动机主要是得到经济收入,唱诗练习是其次。由此可见这时歌声可以判断出有功利性目的,而奉献性目的退居后位,即已经不在主要位置上。

文化发展导致的歌曲变异

小水井村物质文化发展主要是由于生态村建立而发展和改变的,首先是封闭状态打破了,与外界交往容易了,原来进村的塘石公路变成柏油马路;原来的一条盘山崎岖、七绕八拐的陡峭山路,变成三条不同方向奔袭而来山间公路;公交车每天两趟经过小水井村,自驾车的外来人员来去方便,村寨里苗族同胞由于出让土地的收入,经济型面包车数量大增,运载农产品到县城销售已经大有人在,由此带来了原有的自然经济模式的改变。

其次现在生态村建设已经动工,村民住宅区内建盖的小楼一座座拔地而起,至今已有30几座完工。虽然村民生产模式还没有完全进入公司员工的朝九晚五的上班的作息制度,但自己原有的承包山地已经在逐渐出让,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经在改变,农产品出售,生产出来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与上门收购商以物易物交换为大米、蔬菜等,购买生活消费品已经使用货币,表现出原来的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经济状态已经在改变,赚钱盈利、产品销售、农产品变为商品,市场交换等观念已经树立。

最后,贫穷落后状态发生了改变。人均年收入1000元的记录已经在打破,存款数额在增加,交通工具由手扶拖拉机逐步转变为面包车,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收入渠道增加、节约为主,精打细算的生存意识,已经逐步转变为开源为主、节流为辅的主观动机,尤其当他们看到生态村建设的宏伟规划,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变,小水井村走上了脱贫之路的快车道之后,发展变化更快更可观了。

小水井村精神文化变化是由于生态村建立而引发的,土地出让、直到最终完全丧失,住房搬迁、乔迁进住宅区小楼,劳动人员全部改头换面为公司员工,生活来源直至全部货币化等。这些物质文化方面的改变,让村民思想观念也发生相应地改变。作为歌声这一外在表现的形式,其内容是村民内心世界的本质反映,当社会存在改变,那么社会意识发生相应地改变时,歌声表现出来的情感,跟过去肯定不一样,至少不完全一样,诉求、向往、感恩、博爱、敬畏、尤其是以往那种与世无争、平静安宁、宽容大度、善良忍让、苦心修炼、忍辱负重等心理、情感和习以为常的性格、行为、习惯会在外部作用的趋势下,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地去改变时,歌声的变化是情理之中、也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物。

指导思想导致的歌曲变异

如果小水井村歌声发生变异,其原因会很多,也很复杂,但主要与我们的指导思想关系密切。比如我们传统的哲学理论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过程形态,都不是自身独立的,而是受世界总体运转的规定依次展现的,从一个形态上升到另一个形态,经过一系列上升发展最终回到世界总体的本身而达到完全的统一。像人类社会形态要走向大同,宗教的归宿是极乐世界和人间天堂,地球要毁灭而成为星云物质等。所以,我们在“归宿论”或“统一论”的影响下,用自己的文化模式去改造少数民族文化的行为过急、过多;而尊重、肯定它的行为不够;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自身完整性和自为自在发生发展等方面,还未给予充分地认识,并在它未充分地展现开来的时候,就去掐断或改变它。

由于在总体认识上抑或是指导思想支配的结果,所以具体演绎到小水井村合唱团表演的歌曲上,对它评价认识就会简单化,即定位于宗教歌曲后就一断了之。这种做法的结果是,要么把它凝固起来,认为它本质上是不能存在的;要么认为它的某些现象可以为我所用,可以用来满足于一时的需要;要么去改变它,不能让它原模原样地出现在大厅广众之中;要么限制它出现在教堂之外的公共场合。

这种做法,在我们看来还是受过去的一些习惯影响和支配,比如在强调政治或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我们对文化类型的划分,要么习惯于社会形态的性质,来确定它的层次和类别;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无疑是处于低层次的多,文化类型的水平相应地被划分为低层次的也就多。要么以意识形态来划分,从而以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为尺度,去确定文化类型的意义和价值时,结果就容易否定少数民族文化的合理部分。又如对文化资源的认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即只要与自己当时的主观思想不一致,与当时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思想不相同的一些东西,就容易把它看成落后保守,或者不容易接受,或者不把它看做是我们的文化资源。

由于我们不把少数民族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放在对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个角度上,来分析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不清楚这些东西对于民族同胞是支撑、维系他们生存,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而就容易把它看成落后浅薄,不能做到真正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

在当今经济大潮下,我们用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用较短的几年、十多年时间就完成小水井村100多年才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文化发展模式,而对于它的文化发展的具体性、独特性、规律性并不十分了解,至少研究得并不十分清楚的时候,就想一下子把它改造过来,企图通过这种外力作用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式,以笔者看来,还是“归宿论”和“统一论”思想占指导地位,而“过程论”思想还处于次要位置,因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想告诉我们,世界上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它是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与特定条件两者的结合而形成的。小水井的歌声也是如此,它是当今的社会需要与一系列的特定条件,经过长期的结合融化而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生存环境决定村民的信仰,信仰决定了歌声;同样,如果一旦环境发生了改变,信仰也会发生相应地改变,歌声的变化肯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它如何变化、变化的轨迹、机制、方向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注释:

①据笔者2016年9月2日至9日的实地调查,并对小水井村村长韦开荣、小水井合唱团指挥暨村民龙光元、小水井村教会负责人暨村民龙光华等人的访谈和我们的统计,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永定街道办事处束刻村委会小水井苗族村,人口共计475人,160户,95%为苗族,为昆明地区最大苗族村寨,全村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全为山地,无水田,人均2亩。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1200元,至今还属于贫困村。自从2003年10月小水井农民合唱团参加首届中国西部合唱节获青年组第一名之后,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登上了中国音乐三大殿堂,即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后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连连。由于演出成功,获得观众青睐,名气大振,由此获得了投资商巨额投资,建设中国昆明小水井苗族生态村。以后小水井村发展迅速,巨大转变就在眼前。

 ②据富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暨小水井合唱团团长张晓明2016年9月5日跟笔者介绍:2013年3月9日,隆重而简洁的签约仪式在协信集团总部举行,云南省昆明市中共富民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开龙先生与协信集团CEO刘爱明先生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此项目为中国昆明小水井苗族风情生态村,位于昆明市富民县,总占地规模15000亩(1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4000亩,总建筑体量28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00亿。该项目将被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户外运动、会务度假、养生养老、精品住宅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旅游地产项目。一期120亩建设用地已于2013年2月份由协信集团竞得。

③据笔者2016年9月2日至9日的实地调查时,小水井合唱团指挥暨村民龙光元介绍:2016年5月15日,全国妇联在北京举行2016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会。龙光元家庭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当任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指挥以来而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④据笔者2016年9月2日至9日的实地调查时,看到小水井村广场树立的牌坊上雕塑着一大批中国音乐界名人的题词,此句为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所提。

作者简介:姚力尧 1996年2月生, 女, 中国云南省昆明人, 汉族,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语言工程系2016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已在国内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本文获云南省第29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昆明理工大学2016至2017学年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