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这位清朝封疆大吏与传教士会晤后,编写了近代一部伟大书籍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从而引发了西学东渐的浪潮,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得以睁眼看世界。这期间出现魏源的《海国图志》、林则徐的《四洲志》、梁廷枏的《海国四说》等等书籍,都对中国近代化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由徐继畲所编著的《瀛寰志略》一书,与上述作品相比毫无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那么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其中又有哪些故事呢?

徐继畲是山西五台人,生于1795年,并在1826年进士及第。其宦海生涯较为顺利,先后担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并为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等等职务。

1842年,他成为福建布政使,此时《南京条约》刚签订,厦门、福州两地成为通商口岸。1843年,他受到道光皇帝召见后,被命为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通行事宜。正是这样的职务,让徐继畲得以广泛接触洋人与洋务,为他写作书籍提供了便利基础。

1844年,徐继畲与英国驻厦门的领事记里布商讨事宜。可由于语言不通,英方只好请美国传教士雅裨理担任翻译。原来早期来华传教士为了在中国宣教,都会学习中文,因此他们往往成为中西方谈判的翻译。这既让他们得以搭建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因着某些不平等条约的参与,而充满争议。

1942年2月24日,雅裨理受美部会(公理会的差会)差派来到鼓浪屿,建立了布道所。此后就在厦门一带宣教,他精通汉语、马来语和暹罗语等语言,因此成为翻译可谓实至名归。

徐继畲虽然公务在身,但却与雅裨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向这位传教士询问了不少有趣的知识。根据雅裨理回忆“他既不拘束,又很友好,表现得恰如其分。显而易见,他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知识。他对了解世界各国状况,要远远比倾听各国的真理急切得多……更把目标放在搜集各国版图的大小、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商务关系,特别是同中国的商务关系上。相比其它国家,给予了英国、美国和法国更为详尽的考察。”

这次会谈让徐继畲打开眼界,他也从雅裨理那里获得大量关于世界各国的资料。在这些的基础上,他编著的《瀛寰志略》这部书籍。这部书得名于战国阴阳家邹衍所论“中国之外有大九州,有大瀛海环之,”故名《瀛寰志略》。

本书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书共10卷,总分图44幅,三卷志亚细亚,四卷志欧罗巴,一卷志阿非利加,二卷志亚墨利加。书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用词雅正,互为印证,于各洲诸邦之疆域、宗教、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共介绍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连中国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所记述。

由于雅裨理是美国人的缘故,《灜寰志略》是当时中国对于这个国家的介绍最为详尽的。徐继畲对华盛顿评价道“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而这段文字,后来被镌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

《灜寰志略》的问世,拓展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洋务派官员和维新派人士。梁启超在看了《瀛寰志略》后感慨,“始知五大洲各国”,并认为中国研究外国地理是从《瀛寰志略》和《海国图志》才“开始端绪”。此外,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少思想家亦受《瀛寰志略》的影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