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从贫民美食到风靡全球,披萨有何传奇故事?

据各大媒体报道,北京两家必胜客餐厅,其后厨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而遭到了闭店调查。此事迅速在全网引起了关注,这家世界著名餐饮公司再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说起了必胜客,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可口的披萨,这种美食之所以风靡全球,其实与必胜客的扩张、营销息息相关。不过作为披萨发源地的意大利,他们却对必胜客冷眼相待,认为其所制作的,并非正统的披萨。那么这种美食是如何起源的?又有如何从贫民食物逆袭成西餐文化的重要代表的?

关于披萨的起源目前已经不可考了,但一些意大利学者认为,其面皮的制作来自于无酵饼,这种食物起源于苏美尔文明。但真正让其名扬天下的,则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有关,当时犹太人按照雅巍的吩咐在逾越节食用无酵饼,并成为这个节日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到了使徒时代,食用无酵饼的习俗,随着耶稣设立的圣餐而被基督徒带到的西方,这种食物因此上了西方人的餐桌。

而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当时巴比伦、意大利地区流行着这么一种食物,人们用馅料放在扁平的面包上,进行烘烤。而维吉尔也在一些作品提到农民:“筛选出的面粉,用芳香的草药和盐揉成面团,压薄,从而使其呈现圆形,再利用壁炉中灰烬的温度进行烘烤。”而罗马学者加图将其称为“Panis Focacius”。这种食物都被当代学者视为披萨的起源之一,在被火山灰覆盖的庞贝城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这类食物。

到了16世纪时,居住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居民,把古罗马时期的Panis Focacius结合日常弥撒所使用的无酵饼,制成了一种全新的美食,这种食物被称为“pizza”。不过当时的披萨与现在有一定区别,由于尚未使用番茄,而是把大蒜、猪油、橄榄和盐,或者添上芝士、凤尾鱼和罗勒等等放置与面饼上。披萨并不是我们常见的红色,而是呈白色状。

直到18世纪,番茄才被广泛被使用到披萨制作中,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模样。不过在当时现代意大利尚未统一,那不勒斯是全欧洲发展最差的地区之一。这里生活着大量贫民,而披萨因其使用食材低廉,成为贫民果腹的重要食物。因此那不勒斯街头纷纷出现了售卖披萨的小店。

作为贫民美食,披萨在18-19世纪难登大雅之堂,一些贵族更是把吃披萨视为“笨蛋才吃的食物”。可有些贵族还是经不起美味的诱惑,乔装成贫民到街头大块朵颐。据说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一世很喜欢偷偷打扮成农民的样子“微服私访”,并出入各种披萨店品尝。

1860年,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解放了那不勒斯,现代意大利基本完成了统一。1889年,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与妻子玛格丽特王后来到那不勒斯美丽的卡波迪蒙特宫度假,而这成了让披萨“咸鱼翻身”的重要节点。

玛格丽特王后厌倦了山珍海味的法国美食,很想换换口味。而她来到那不勒斯后,披萨这种美食就传到了她的耳朵里。于是她很想效法当地贵族“微服私访”,到民间品尝披萨。可是王宫的守卫出于安全考虑,拒绝了她的要求。

当时有个侍从想到一个好主意,何不请披萨师傅来到王宫里制作呢?于是他们请来当地著名的拉斐尔·埃斯波西托夫妇,让他们把制作材料、工具搬到王宫里。拉斐尔分别制作了用猪油、罗勒配搭芝士以及橄榄油、大蒜加上番茄,制作了两款披萨,但都没有得到王后的点赞。

于是他用马苏里拉芝士、番茄和罗勒制作了第三款披萨,玛格丽特王后品尝后赞不绝口,而其绿、白、红三色由于意大利国旗的颜色一致,这让王后十分满意。于是亲自接见了拉斐尔·埃斯波西托,当王后询问披萨的名字时,厨师脱口而出“玛格丽特披萨”。从此这款披萨成为那不勒斯的代表,也是意大利的国菜。

经过玛格丽特王后的点赞后,披萨终于走出了贫民区,登上了欧洲贵族的餐桌。并随着近代意大利人移民美洲等地,开始走向世界。而随着必胜客、棒约翰等快餐巨头的营销,披萨成了全球人民共同的美食。

当然对于意大利人尤其是那不勒斯人来说,其他地方的制作的披萨都是山寨的,只有他们用传统方式制作,尤其是玛格丽特披萨才是真正的品种。而从味道上说,意大利人所言非虚。因此当疫情过去后,喜欢披萨的朋友可以到那不勒斯旅游,去品尝那正宗、可口的披萨饼。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