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如何看待那些“妥协”的基督徒?

疑问
疑问

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有一些与信仰有关的义务是要尽到的,比如要常常参加聚会、不能停止聚会;要常常读经祈祷,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尽到十分之一奉献的责任、要广传福音、要常常唱诗赞美等。

对于这些信仰责任与义务,基督徒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而且,这些对于很多基督徒来说,是必须要做到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基督徒之所以为被称为基督徒,其实就在于此,就是在于生活中尽到或者是做到了一些信仰的责任。

不过,在此我们想讨论的是,不管在任何的环境中、任何条件下,基督徒都要雷打不动的定期去聚会、都要按照足够的数量去奉献、不分场合的祈祷读经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很多基督徒都会不假思索的予以肯定的回答,而且,还会给出有力、不容人反驳的解释。可是,我们之所以讨论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乃是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人的确且不断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这值得我们去讨论与反思。

这些不一样的答案都是谁提出来的呢?它们往往都是由一些不信主的家人提出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已经信主的家人提出。这些人往往会针对基督徒家人所做出的一些信仰表现,给出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答案与意见。

比如,有一个姊妹的家庭。这位姊妹从小的时候随同妈妈信主,长大之后比较热心,每主日都会参加聚会;而且,也逐渐被教会所重视,打算培养成为同工。可是,自从姊妹结婚之后,她的信仰状况完全变了。

姊妹结婚之后,由断断续续的聚会,逐渐演变为不再聚会;在此之后,甚至在别人面前也不再谈及信仰,仿佛所信的耶稣与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若有的话,也只是自己曾经所信仰的耶稣,而现在已不再信了。

那姊妹为何前后有如此的转变呢?开始的时候,别人以为是她婆家距离教堂较远,不方便聚会,所以减少了聚会次数。可是,后来一些肢体们从姊妹的娘家得知,是男方,也就是其丈夫不让她信主,不仅不让前去聚会,即便是在家中的读经祈祷都不让。

当然,姊妹开始是反抗的,可是反抗越多,夫妻关系甚至整个家庭关系都变的越来越糟糕,甚至彼此到了要分居离婚的地方。男方也讲得很清楚,若是姊妹坚持信仰的话,他们之间就要分开。面对此种情况,姊妹选择了妥协,不再去聚会,也不再有信仰表现;不知道她内心的信仰状况如何,反正从表面上再也看不出她是个基督徒。

再比如一位践行十一奉献的姊妹。这位姊妹信仰热心,有着自己的收入,认为基督徒就应当要奉献十分之一,因为这是信仰责任,没有推脱的理由,也没有可商量的余地。所以,当姊妹生完孩子,上班后,不管上班收入多少,都会拿出十分之一奉献。有时候,在节日的时候,还会奉献的更多。

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三年多,可是,姊妹的丈夫一点不知情。后来,一次她的丈夫翻看微信时,看见了她的转账记录。这些记录显示,姊妹每个月会定期转一笔钱进入教会的账户,在圣诞节、复活节的时候转的相对更多。

姊妹的丈夫显然不乐意。为什么呢?因为一来之前根本不知情,感觉被骗了。二来持续的转账,且数目不小,自然不接受。面对丈夫的质疑,姊妹也是回答的斩钉截铁,一来钱是自己赚的,可以自由支取。二来那是信仰义务,应当如此。所以,奉献十分之一的事,是必须的,也不需要丈夫知情。

姊妹还说她打算也鼓励丈夫做十分之一奉献。姊妹的丈夫听了之后,自然是不理解,也很生气。认为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怎么随意花出去呢?而且,花了还不打招呼。所以,其丈夫想不通姊妹为什么会如此;在此情况之下,他们夫妻之间一直冷战,其丈夫也开始对她的聚会、祈祷等指指点点。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发现,虽然基督徒知道谁对谁错,甚至也知道一些反对的人反对的过于苛刻。但是,若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由于他们中的一些人大多不信上帝,自然会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若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的话,给出的答案自然会不一样。

因此,在一些基督徒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可能并非如此。显而易见,若是两种不同的想法走在一起的话,那么自然就会碰撞出火花;而若是硬碰的话,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那就是两败俱伤。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一些基督徒为什么会妥协,因为他们乃不得已而为之。

反过来,若是坚持信仰原则及其相应生活的话,自己可以信好上帝,但与持反对意见的家人关系可能就会变得糟糕,甚至走向破裂。对于一些肢体,他们往往更为重视现有家庭的和谐,而不是冒着与家人反对的声音去尽信仰的义务。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愿意为信仰付出,乃是他们要维护家庭和谐。

虽然每个人都不想妥协,妥协就如同失去了立场一样,可是他们不妥协的话,也可能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这些代价也是他们所不愿意看见的。

所以,对于那些妥协的人,我们也不必给予过多的批评,相反从他们现实的角度考虑,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理解。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妥协与不妥协的人,我们都要祈求上帝,求神赐予他们智慧与平安,带领他们正面、合理且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妥协或者是破坏为代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