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三部少年犯罪电影推荐与反思

邯郸三名初中生杀人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国网友的愤慨,不少人都希望严惩这三个“恶魔”,还受害人家属公道,并震慑那些校园霸凌者。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中外关注的话题,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也是汗牛充栋。笔者在此向大家推荐三部相关题材的电影,让我们一同反思、关注这个世界难题。

《少年犯》

这是中国上映于1985年的一部老电影,讲述的是少管所中发生的故事,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关注。未成年犯管教所(原名少年犯管教所),是中国监狱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执行刑罚的机构和场所。

女记者谢洁心为了撰写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新闻,特意深入到少管所调查、采访。她通过与方刚、萧佛和沈金明等等少年犯的接触,逐渐揭开了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以及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家庭等等问题,这在当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思。谢洁心更是关爱这些少年犯,让他们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当然这部影片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反转,虽然谢洁心调查、关爱了少年犯,但因忙于工作,忽视了对亲生儿子的管教。在影片的最后,她的儿子因为犯罪而被送进了少管所。如此反讽的情节,将剧情推向了高潮。让人们对于为人父母者在事业与家庭之间的两难以及由此造成的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思考。

邯郸事件发生后,有不少网友都呼吁恢复工读学校,因为在当年的确震慑了不少校园里的混混。但这种想法显然不切实际,工读学校未必就能真的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因此我们重温《少年犯》这部电影,可以让我们思考当下未成年犯罪的惩戒、引导等等问题。

《告白》

这部电影根据日本女作家凑佳苗同名小说改编,在日本获得过多项大奖,也是豆瓣网上的高分电影之一。

森口悠子是一所学校的班主任,作为单亲妈妈的她养育着一个可爱女儿。可忽然有一天,女儿不幸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而警方经过调查认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而草草结案。但敏锐的森口悠子察觉到,是班上的两个男生害死了自己的女儿。

于是她辞去了教职工作,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杀人犯进行了复仇,最终通过各种离奇的手段,让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整部片子色调阴暗,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恶。体现了“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的恐怖。

柯兰道尔借着福尔摩斯的口说:“当法律无法给当事人带来正义时,私人报复从这一刻开始就是正当甚至高尚的”。近几年每当未成年人犯罪,而法律束手无策的时候,这句话就会被不少网友引用,体现了他们的正义感。

但是在法治社会中,这种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也体现了人性的公义。但复仇者同样也触及了刑法,是个争议颇大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法制建设,让犯罪者得到应有惩处,还受害者以公道。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社会上的复仇行为。这是全社会,尤其是法律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伊甸湖》

这是一部血腥的英国恐怖片,同时也揭示了熊孩子的凶残。热恋中的珍妮与斯蒂芬来到美丽的伊甸湖畔度假,准备享受甜蜜、温馨的周末假期。可是当地一伙小混混却打破了他们的宁静。先是他们的财务不翼而飞,接着两人遭到了这群孩子的残忍虐待,斯蒂芬被他们活活打死。

遍体鳞伤的珍妮虽然跑出了魔掌,但却不幸进入熊孩子的家里。而这些家长为了包庇孩子的罪恶,最终让珍妮命丧于他们之手。影片被暴力血腥所充斥,在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引发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罪恶是与年龄大小关系不大的,因为堕落的人性自身带着原罪,再加上青少年血气方刚,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往往比成年人表现得更为暴虐。邯郸惨案正好说明了一点,这类青少年恶性事件在中外各国屡有发生。

而影片的结尾更是揭露了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在得知孩子犯罪后,不是选择报警或教育,而是掩盖事实,参与了杀戮。由此我们也不能理解,为何这些孩子如此罪恶了,正是家教的问题,才让他们走上犯罪道路。这种情况在当今中国同样存在,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令人遗憾的事。希望我们能够借着邯郸惨案以及相关的犯罪事件,多关注下一代的教育,遏制这类悲剧的发生。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