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辨别是非”是基督徒活出善行不可或缺的要素

人的善恶观念是怎样产生的?笔者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并非只是由于好奇心,而是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对道德观念的正确认知,关系到我们如何离恶行善,关系到我们是否能行出上帝所喜悦的事。一个人善恶观念越明晰便越有界限感,越强烈就越能恶恶好善。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基督徒都在这个问题上有类似的认识。

什么叫单凭信心行事?

初信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怕只要信。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信心是包治百病的特效药,你只要有信心,任何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随着信主年日的加增,慢慢意识到,基督徒的生命中,除了信心,其他的东西也很重要,比如理性也很重要。

当“愚人节”遇见“受难周”会怎么样呢?

今天是受难周的第五天,是记念耶稣基督与他的门徒在马可楼上举行最后的晚餐,设立圣餐,为门徒洗脚以及颁赐新命令的日子。然而按照世俗的节日,今天也是“愚人节”,是愚弄他人,乱搞恶作剧,以此取乐的日子。当愚人节遇见受难周会怎么样呢?作为基督徒,我们是应该尽情地放纵一下自己,还是继续沉浸在耶稣基督为我们受难的氛围中呢?

中国教会及中国的基督徒实在需要基督教伦理学的指引

基督教伦理学的目标乃当将圣经中的相关教导融入到个体的实际处境,使其化为个体的道德操守与行为指南。我们常常说听道要行道,可是没有具体的行为指南,基督徒该在具体的情境中如何抉择呢?

价值观的重建——神看着是好的

我们所说的“价值”乃是指人事物的内在价值,是由其本质而非市场供需所决定的价值。例如一副画的价值不应该是人为炒作或哄抬起来,而应当由其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理论上说,品质越高,价值便越高,反之亦然。那么,人的价值也应如此。问题是,我们用什么来衡量人的品质呢?用学习成绩亦或社会成就?

从生态神学的视角讨论如何克服现代性危机

其实,基督教带给人们排他性感受的真正原因,不是她的“独一神信仰”,而是没有处理好“排他性与包容性”之间的关系,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来说,就是没有实行中庸之道,将绝对的真理相对化,却将相对的观点绝对化,该坚持的没有坚持,该变易的倒是紧抓不放,且时常以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进行批判,导致给人一种极其狭隘、极不宽容的感受。

教会小组化与小组教会化

受到韩国中央纯福音教会及美国马鞍峰教会等影响,中国教会也在近二十年开始引进小组事工并相关的牧养体系。结果,凡是认真做小组事工的教会基本上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当然,小组事工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得起来的。另外,各处教会基于不同的神学立场,在小组事工中也会注入不同的发展理念。

基督徒信仰的个人性与公共性

​对于基督徒来说,一个真基督徒,必须有超世而入世,入世而超世的生活方式。没有超世的入世与没有入世的超世是一样,都会变得假冒伪善。前者只有行为没有信心,后者只有信心没有行为,但雅各说,基督徒的信心与行为是并行的,是一体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从圣经的教导与现实处境反思女人的角色

今天是妇女节,也是主内姊妹们的节日,祝愿她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喜乐安康,力上加力!上帝起初在造人的时候,乃是即造男又造女,虽然女人是后造的,但女人是用亚当身上的肋骨造成的,这寓意着女人与男人是平等的。

基层传道人:我对做中国神学研究的负担

经过几年的服侍后,心中开始有了一个要做中国神学研究的想法。笔者自知资历尚浅,但千里之行,岂不也始于足下?如果连涉足这片领域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奢望中国教会能酝酿出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神学思想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