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祭司以利侍奉失败的镜鉴——耶和华言语稀少的日子

经文:撒母耳记上3:1;2:12-17、22-25

这几节经文论到了旧约以色列历史上一位神的仆人以利,他作以色列士师四十年,也是一位先知,并且作大祭司,是一位宗教领袖,他的工作业绩得到了民众的崇敬和赞扬。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给因不会生育而痛苦抑郁的哈拿,以安慰和信心,后来又栽培了幼小的撒母耳,使他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伟大的士师,也使以色列由师士秉政到王国时代的转化。正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这样一位终身侍奉神的仆人,他的职责本来是督导以色列民亲近敬拜神,而且他本应时常晓得神的意思,并及时传达给百姓,然而我们看到他的侍奉却是失败的,在3:1说“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这不禁令我们深思,这是为什么?

在圣经里面我们看到,古时,上帝为了让以色列民更多明白他的心意,常常以默示的方式晓谕先知,再由先知传达给百姓。圣经中多有这样的记载:他曾多次对摩西、约书亚默示,并说“我已晓谕先知,并且加增默示,藉先知设立比喻”(何12:10);“拿单就按这一切的话,照着默示,告诉大卫”(撒下7:17)。祭司以利所担任的就是这样的角色。但是当时的处境却是这样的令人黯然伤神,因为他所处的时代确是这样的属灵环境: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这不能不说他的侍奉是失败的。何以见得?

在《撒母耳上》对他着墨不多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寻找端倪,他失败的侍奉带来了属灵的亏损,他日常的侍奉和家庭生活决定了他的命运,侍奉的态度、儿子的言行、侍奉的目标、灵性的直觉,如同晴雨表直接显露在大而可畏的上帝面前,也导致了以色列民的被非利士人战败、做为神人同在的标志约柜被抢,两个儿子被杀,他自己也折断脖颈而死,而且神的荣耀离开了以色列。年老的以利终身侍奉神,最终却以悲剧谢幕,不仅是家庭民族蒙难,更是神的荣耀也离开了,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正如历史是一面镜子,圣经中每个人物,他们的生活经历胜败荣辱,映照入我们的现实,与我们的属灵生活也相契合,他们所经历的处境我们也在经历 ,所以以利的失败应当成为我们今天每个神的儿女的警戒。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一、神人相隔,敬拜缺乏实意

圣经记载,自从约书亚带领以色列民进入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后,他们就将会幕安放在示罗。(书18:1)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成为以色列民历史上的圣地,他们常在这里敬拜耶和华。到了士师时代,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正如士师记结束时最末一句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到了以利作士师时,侍奉仍在会幕中,仪式仍照着遗传一如故往,但侍奉的氛围却大打折扣,敬拜也失去了原有的恭敬,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实意。

他的两个儿子也做了祭司,但“以利的两个儿子却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身为侍奉神的祭司,却是恶人,而且不认识耶和华。这说明他们的言行是恶的,而且眼目是骄傲的,以自我为中心,不认识耶和华(虽然每天在侍奉),更毫无敬畏之意,这样的侍奉能得神的喜悦吗?所以他们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行为令人发指:“这二祭司待百姓是这样的规矩,凡有人献祭,正煮肉的时候,祭司的仆人就来,手拿三齿的叉子,将叉子往罐子、或鼎里、或釜里、或锅里一插,插上来的肉,祭司都取了去,凡上到示罗的以色列人,他们都是这样看待。又在未烧脂油以前,祭祀的仆人就对献祭的人说:将肉给祭司,叫他烤吧,他不要煮过的,要生的。献祭的人若说:必须先烧脂油,然后你可以随意取肉。仆人就说:你立时给我,不然我便抢去。如此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华面前甚重了,因为他们藐视耶和华的祭物(小字:他们使人厌弃给耶和华献祭)”。

这里我们看见这两个少年人的胆大妄为,为着自己的私欲强取豪夺,不仅他们藐视神,而且使百姓也与神产生了极大的隔阂,甚至厌弃向耶和华神献祭。百姓因这他们的恶行,与神疏远了关系,人为造成了阻隔。这样的会幕存在有何意义?即便百姓来到这里献祭敬拜,因着这二人的淫威,是他们在不安和恐惧中献祭,这样的敬拜又有什么意义?因此这个时期,以色列的百姓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愿意亲近神,但因为不认识的神的恶人在侍奉神,侍奉也毫无果效,上帝又怎么会向他们说话呢?我们也当省察自己,我们信靠神,仰望神,侍奉神,我们认识神吗?我们的言行有没有拦阻别人认识神呢?

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大而可畏的,所以心存敬畏,敬拜神对每个基督徒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正如约4:24“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在我们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从小就树立对父母师长当以礼尊敬,何况我们这位创造天地宇宙万物并且掌管一切的的真神活神,岂不更应当恭敬至极吗?来到神前的敬拜,使我们与神面对面直接表达心意的时刻,也是我们向神倾心吐意建立更加亲密关系的途径。所以亚伯拉罕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筑坛献祭,神命令摩西建造会幕、启示所罗门建造圣殿、呼召以斯拉带领百姓建圣殿,以及到了后世世界各地教堂的不断兴起建立,使人们有了庄严肃穆的聚会敬拜场所,从而自在固定的地方与主相遇,使浮躁的人心远离世俗喧嚣,在神面前寻求平稳安静,从而专心仰望神,聆听神的话语,明白神的心意,更新自我生命,领受从祂而来的恩典和祝福。这是不可缺少的。虽然上帝无处不在,敬拜并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但心灵和诚实是必须要有的。

在教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无数神的忠心仆人的不断改革创新,崇拜的方式和礼仪日益完善逐渐细化,日以严谨。哈巴谷书2:20“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教会恭敬严肃的礼仪是为了让人预备心灵,使人在肃敬静默中更加心存敬畏,绝不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教堂从根本上有别于会场、剧院、电影院娱乐场,这里有神的同在,是神人相会的居所,神的爱能震撼罪人,圣爱光照,直刺罪恶孽根,直戳心灵深处,使人净化心灵,从而悔改认罪,更新灵魂,死而复生。所以有许多顽梗悖逆之人,来到这里竟然肃然起敬潸然泪下,灵魂归主。所以我们每一次来参加礼拜,都应该心存敬畏,注目耶稣,预备心灵,把每个环节议程都看做与神相交亲近的必要环节,珍惜这里每一分一秒,虔诚敬拜。正如传5:1-2“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他们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恶。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上,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

相反如果来做礼拜只是例行公事、走过场,或以完成任务的心态侍奉,那么再完美的敬拜仪式、再扎心的道对他也是枉然,或许有一时的感动,也暗下决心,但出了教堂的门又回到了从前的光景。这样的崇拜与烧香拜佛无异,只是一种宗教仪式的程序化演出、对自己的属灵生命毫无帮助,有时甚至还成为一种捆绑,来吧,并非心甘情愿,不来吧,又不安然,这挣扎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所以不敬畏神的侍奉,甚至不认识神,耶和华怎会有言语赐下呢?人无心敬拜,又想得到祝福,这是许多人惯常的表现,岂不是缘木求鱼,根本不可能的。

二、疏于教子,家庭失去见证

生活在旧约时期的祭司老以利,遇到了一个现今时代同样令人困扰的大问题:就是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在以色列百姓中,他贵为宗教领袖,一呼百应,但在对家庭及子女的教育方面他却疏于管理。中国古代的贤者伟人崇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只有处理好家务,才能治国理政,治大国若烹小鲜,否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利却不是这样,在侍奉神的工作中,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也算尽了应尽的本分。但对于两个孩子不善于管教,缺乏严父应有的威严和对孩子错失严于惩治的决心,一味放纵,以至于孩子一错再错,直至大祸临头,民族蒙难,自己和儿子难逃身死的恶果。

事实上,以色列是个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民族,家长从小对孩子从小进行三方面的培养:首先就是传统的宗教教育,引领他们从小明白敬虔的礼仪,认识真神,特别结合传统宗教节日和每日的祈祷读经,使他们得到真理的教育,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申31:12-13“要招聚他们的男女、孩子,并城里寄居的,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谨守遵行这一切的话,也是他们未曾晓得这律法得以听见,学习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在你们过约旦河要得为业的地,存活的日子,常常这样行。”其次训练做人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把慈善的心根植孩子心里,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行为根基。“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箴22:6);再者就是要指导他们学习能得以谋生的一技之长,所以犹太人是非常聪明的,有一句谚语说:世界上大多数的财富都属犹太人所有,他们有着非凡的聪明智慧。

对于祭司以利来说,孩子谋生的技能不用学习,因为耶和华就是他们的产业(申18:2),他们的职分就是在会幕中供职,但是敬虔之道和品格的培养必不缺少,因为他们作为神人之间的代理人,应当成为百姓的楷模。

然而他的两个儿子却是劣迹斑斑:虽然在祭司家庭长大,并且自己也做祭司却不认识耶和华,且指示仆人在献祭时胡作非为,担任圣洁的职分,却有污秽的行为“与会幕前伺候的妇人苟合”,这难道仅仅是两个儿子的过错吗?老以利绝不可能一无所知,也逃脱不了管教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可见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中,从小就没有正确的引导重视。当以利听到孩子们的恶行(平时视而不见,作为父亲疏于观察孩子的言行)警戒他们时,只是弱弱地说“你们为何行这样的事,我从这众百姓听见你们的恶行,我儿呀,不可这样!我听见你们的风声不好,你们使耶和华的百姓犯了罪,人若得罪人,有士师审判他,人若得罪耶和华,谁能替他祈求呢?”,他多么心痛却无奈,两个儿子根本听不进去,因为耶和华想要杀他们,死不悔改终必灭亡。同时也让我们看见老以利在平时的言行,也没有给家人树立好的榜样,“上梁不正下梁歪”,孔子在论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他的家庭悲剧也源于他的堕落,自己行为的失范影响了后代,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家庭自行败坏,被神弃绝自然是在情理中了。

耶稣说我们基督徒是世上的光,是光就要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如果神的儿女是“灯下黑”,那么一切外面好的行为都是虚伪的自欺欺人,何谈荣神益人。所以我们遵行神的旨意作光作盐,要先从自身和自己家里做起,用神的爱首先要建立和睦温馨的家庭,保罗在提前3:5说“人若不管理好自己的家,焉能照管好上帝的教会呢?”我们每个神的儿女要在言语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养孩子,遵行神的旨意,这样才能荣耀主名,传扬福音。

三、失去方向,侍奉偏离中心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侍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现代中文译本说“小撒母耳在以利的教导下侍奉上帝,那期间不常有从上帝而来的信息,更少有异象”。箴言书29:18说“没有异象,民就放肆”。以利当时是祭司和士师,撒母耳在神面前跟着他学习侍奉耶和华,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良师引导何来高徒?所以导致的后果是耶和华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没有上帝的默示,侍奉自然就没有方向,甚至偏离信仰的中心。要知道因为在当时的年代,他们每走一步都需要寻求耶和华的(参士1:10)。 

从后来上帝对撒母耳的所说的话中,让我们看到对以利家族的恶性多么令公义的神恨恶:“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听见的人都必耳鸣,我指着以利家所说的话,到了时候我必始终应验在以利身上,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说以利家的罪孽,虽献祭奉礼物,永不能赎去”。可见以利在神前的侍奉,根本不是以上帝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是神所憎恶的。

我们今天的侍奉必须由中心有异象,才能合乎神的心意。主耶稣就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榜样,虽然他短暂的一生中,走遍各城各乡,行过许多神迹,医治过许多病人,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拯救灵魂,赦免人的罪,传扬天国的福音。主耶稣12岁时,他随父母去耶路撒冷守节守满节期,他仍在耶路撒冷坐在教室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当他父母心急如焚地找来时,耶稣再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他的侍奉一直以上帝为中心,心无旁骛,谦卑顺服努力完成主的托付。保罗也是这样,他在大马色的路上与神相遇,从此不违背从天上来的异象,一生跟从主脚踪,美好的仗义打过了,当跑的路已跑尽了,所信的道已经守住了,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而当年跟随耶稣人群,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许多人是为了肚腹,为了吃饼得饱,还有耶稣的门徒在耶稣被捕钉十字架后,曾一度灰心失望逃离回去打渔重操旧业,忘记了神的托付,实在应当成为我们的警戒。

今天我们无论做什么凡事都应当以主为中心,要常将耶和华摆在我面前,将万事看做粪土,以他为我的牧者,顺服神的带领,甘心乐意为主做工,为着成就神的旨意 ,完成主所托付的大使命。我们所做的是献上自己成为活祭,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可夸的,更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应当时时将自己隐藏,让耶稣基督为尊为大,像施洗约翰所宣告的“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四、灵眼昏花,迟钝模糊麻木

以利失败还有其自身的一个原因,就是灵眼昏花,反映迟钝,灵性麻木。心理学上有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就是把青蛙放到凉水中慢慢加热,开始它很舒适,到后来很烫时,再也无力爬出来了,这就像人处在不良的生活环境里,渐渐浸淫,习惯成自然。人处于罪恶中,开始还有良心的责备,后来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以利的侍奉也是这样,常年的按照程序去做,按部就班,漫不经心缺乏恭敬之心。哈拿满心苦痛来到耶和华面前默祷倾心吐意时,以利定睛看她的嘴,还以为她是喝醉了,并进行责备。到了后来幼小的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学习侍奉,耶和华在夜间一连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以为是以利呼叫他,而前去询问,这并不是撒母耳愚笨或迟钝,而是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曾得耶和华的默示(撒上3:7)。以利就不一样了,他已做了多年的的祭司和士师,他对上帝的认识应当非常深刻,对于上帝的呼唤应该非常敏感,但前两次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神在说话,对神的异像没有敏锐地察觉,可见他已完全适应了耶和华言语稀少的日子,很久没有听见神的默示了,灵性的迟钝和堕落也充分显现。

当撒母耳第三次向他询问时,他才反应过来,这是耶和华在呼唤,神的作为的显现,于是他就教导撒母耳当如何回答。可见在他服侍神的生涯中,也曾有过耶和华的默示,有过类似的的异象经历,可是当时撒母耳还没有认识耶和华,说明他在引导撒母耳时的日子里,并没有对他教导,当时时警醒,留心听神的默示。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这样的预备,只是沉睡。他属灵生命衰退了,灵眼昏花,灵耳迟钝,与上帝的关系也模糊了。耶稣说,眼睛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或了亮,全身就光明了,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了。(路11:34);又如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他们灵眼昏花,复活的耶稣与他们同行,他们眼睛模糊竟然不认识他。对于以利的沉沦保罗的一句话可以充分说明:“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的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人去行”。(罗1:32)他的失败已导致了他的侍奉和家族大受亏损,神的报应果然应验,非利士人战败了以色列民,约柜被虏,两个儿子一同被杀,九十八岁的老以利眼目发直,不能看见,听说失去约柜,他就向后跌倒,在门旁折断颈项而死。(撒上4:18)。

一个人灵性的好坏如何判断呢?但以理先知有美好的灵性,表现在他的敬虔圣洁,不畏强权,坚持真理,遵行神的话语。相反在以利身上,他不良的灵性,体现在不听神的话,对神的话不明白,缺乏敬畏之心,以至于不断失败,直至被神弃绝。始祖亚当夏娃的堕落也是由于没有留心听神的话任意妄为,就过随从撒旦的诱惑,失去了美好的灵性,亏缺了神的荣耀,看到了自己赤身露体的丑陋,尽力遮掩也无济于事。由此我们看见一个神的儿女,当时时警醒,时常保持敏锐的警觉,就会时时查验神的心意,并且行在真理中而不偏离。相反灵性的迟钝和堕落会世人陷在罪中而浑然不知,结局是可悲的。

以利成为旧约历史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在历世历代成为反面教材。今天也成为我们的镜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以为老以利是老糊涂了,才犯那样的错误,事实上他的错误都是多年侍奉中不以为然的小节,埋下了祸根,最终晚节不保。撒母耳也成为神所重用的仆人,但我们看见他晚年之时,他的两个儿子也做了以色列的师士,他儿子不行神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撒上8:1、3),简直又是重蹈老以利的覆辙。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所以我们应当时刻警醒在神面前应与敬虔的态度,专心仰望依靠神,敬虔侍奉,活出主的见证来,以基督的心为心,时时擦亮属灵的双眼,认识耶稣,明白神的旨意,凡事遵行神的旨意,献上自己,为主而活竭力做工,荣耀主的圣名。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