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尼布尔的祷告带来的启发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尼布尔是上个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之一,他曾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几句祷词,大意是这样:求主赐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赐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并赐我智慧能分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笔者看来,这几句祷词也是人们(包括基督徒)行事为人的重要准则之一。

常言道,人生之事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之事。人有难处,有难以解决的事情,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只是人在遇到难处的时候,总会在第一时间用尽办法,想要解决问题,攻克难关。对于基督徒来说,在难处中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主的帮助”,故此他会跪下来为自己的难处切切祷告。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祷告都会得到应允,更不一定能“立竿见影”。

在这种情况下,人要如何继续呢?是继续努力前行,去解决问题?还是放弃努力,顺其自然呢?这不是空洞的假设,而是不少同路人的心灵呐喊。他们想要知道答案,却无处可寻。这个答案未必是问题本身的答案,而是从主而来的指示。不过,当他们连“属灵的指示”都不甚清楚的时候,这些悬而未决的难处可能给他们的生命中带来极大的消耗与拖累。

笔者在本文中从尼布尔的祷告寻找相关的亮光,将其祷文的原则运用在具体的人际关系当中,以便能从这几句祷文中获得启发,帮助我们走在蒙福的道路上。

一、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人际冲突”是指人与人之间因着各种原因引发的矛盾及冲突。偶尔及微弱的冲突反倒能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但如果冲突足够剧烈,也会极具负面作用,造成巨大的伤害。至于这些伤害能不能愈合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非信仰视角的评估及客观评估

一般来说,如果是因为性格不合、意见不同而引起的,当事人也没有采取暴力或非道德的手段处理问题,那么这样的伤害都还不算大事,处在能够愈合、能够化解的范畴之内。如果说,“伤害”是由于恶意打压,且当事人采取比较卑劣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愈合或化解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这只是从人的角度来看。若是从主的怜悯来看,受伤害的那一方能够用主的爱去饶恕那恶意害人的一方,那么彻底的化解及愈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此种人际冲突中,当事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是否饶恕对方的问题;第二个如果饶恕对方,那么饶恕过后该如何维系与对方的关系,是回到从前的关系中,还是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首先我们可以客观评估一下自己与那人的关系目前到了一种怎样的地步,是一点点小矛盾,还是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如果是前者,我们在为这段关系祷告之余,也当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进一步缓解与对方的关系,比如主动跟对方说说话,给对方一些爱心的服务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如果是后者,也许只能先为这事向主祷告了。因为假设两个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对方自然是不会主动和解,你也不愿意与对方和解,在这种情况下人已经很难用常规的办法来改善关系了。也就是说,这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尼布尔所说的“无法改变”的阶段了。此时当事人最好能安静一段时间,并且为彼此的关系有所改善继续祷告,等候神奇妙的作为临到。

三、信心中的评估

当然,每个人认为“冲突”的程度是否足够严重,对于“关系”改善是否具有信心,都是不一而论的。信心大的人,即便在“激烈的冲突”过后,仍认为这冲突是可以化解的。在他看来,“这么大的事”仍是“我可以改变之事”。但对于信心小的人来说,哪怕只是一丁点的小事都会让他深感绝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都会让他觉得是“无法改变之事”。这样看来,他首先要祷告的乃是“求主赐下智慧,使我能分辨何为无法改变、何为可以改变之事”。接着,他便可以照着神所赐之信心的大小及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按部就班地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相应的冲突了。

四、具体的指引

如果你和某位同工本来关系十分亲密,后来却因为一些事情的介入,你们关系变得疏远,甚至还出现严重的不信任,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是去改变对方,亦或改变自己,还是顺其自然呢?如果去改变对方,感觉自己没这个能力;如果是改变自己,又觉得很委屈,明明是对方的过错,为什么反要改变自己呢?如果维持现在的状况,顺其自然,两个人又天天像仇人一样,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下会产生更多、更大的矛盾,且这样的生活无疑是一种煎熬。

既然当事人的难处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求主赐下智慧,让自己知道是否应该为着关系的改善做努力以及求主光照,使自己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去努力。这样的祷告绝非毫无意义,却正好是应对危机的突破口。 不过,祷告应当具体一些。比如,求主让我知道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是想办法去改变对方,还是改变自己。如果是改变自己,那么求主光照,让我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问题,是不够谦卑,是过去和同工间的关系不够纯正,不够勇敢,不够有智慧,还是亏欠了同工什么……求主光照,让我们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在主的光中改变自己。另外,如果你觉得这段关系是可以挽回,那么还可以求主让自己看到同工的需要,可以想到好的办法切实改善和他的关系,有爱心、勇气、智慧以及毅力去为这段关系的改善付出代价。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