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第七十三期博雅读书会简报:《论语》《道德经》《圣经》主题对观——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传统典籍亮光

2023年9月16日上午9点,第七十三期博雅读书会在教学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读书会所邀讲员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新生教授。王教授以“《论语》《道德经》《圣经》主题对观——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传统典籍亮光”为题与同学们分享,我院王仓福老师主持本次读书会活动。

王教授在开场时提到,他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和发展前景表示看好,认为中国基督教在基督教研究方面很值得期待。他从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谈到自己与基督教研究的关系和成果,也谈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他认为通过比较视角来阅读经典,认识宗教是很重要的,尤其通过比较视角,结合中国历史长期形成的主流思想和基督教教义进行中国化阐释是很值得神学生重视和思考的。因此,通过结合“四书五经”和《圣经》的对比阅读解析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种良好实践,有很好的教化作用,符合中国传统的“圣人以神道设教”的观念。

王教授的主题分享共分为“道法自然与自有永有”、“克己复礼与最大诫命”和“为而不争与和平君王”三部分。在“道法自然与自有永有”这一部分中,王教授先就中国古文化中“上帝”观进行分析,他以《诗经》《尚书》为例论述了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人对上帝的认识和理解,接着就谈到春秋时期人神关系的逆转关系,进而谈论中国古时对天命思想的解读。从这些内容中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文化中的“道法自然”与基督教中的“自有永有”的上帝属性有着高度的可对比性。

在“克己复礼与最大诫命”这部分内容中,王教授以《论语》中的“仁者爱人”与耶稣的最大诫命进行对比,王教授认为孔子所提倡的忠恕之道也是基督教的金科玉律。同样的,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也可以在《哥林多前书》中的“爱的真谛”与《马太福音》中的“毋忧虑”和“毋论断”中得到体现。

在“为而不争与和平君王”这部分内容中,王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在耶稣以自己的受死来拯救世人这件大功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则与耶稣在世时的谦卑形象高度相符。王教授还提出中国文化中的“天下无道,不祥之器”与耶稣所说的“凡动刀的,必死于刀下”相通,中国古人所向往的“至德之世”正像《圣经》所记载的伊甸园那般美好,而中国古人认为人需复归婴儿状态的理想也与耶稣期待人能变成小孩子的样式相吻合。

王教授最后指出,从诸多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平行的对比可见,基督教中国化是可行的,中国教会应当积极从中国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汲取满足基督教“道种”生长壮大的养分,用中国文化来阐释基督教思想,中国基督教应有自信。中国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基督教因此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王教授结束分享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并谈论自己的心得体会,王仓福老师也对王新生教授的分享内容进行回应。

原文链接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